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螺旋刀片位置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经PFNA内固定治疗的131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详细信息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螺旋刀片位置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经PFNA内固定治疗的131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2例患者正位X线片显示螺旋刀片位于股骨颈中间(A组)、59例位于股骨颈中下1/3(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骨折分型、合并内科疾病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尾钉高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4个月,平均12.1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骨折均达临床骨性愈合,愈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0,P=0.849)。术后6个月,A组TAD为(2.23±0.07)cm、尾钉高度为(1.72±0.14)cm,B组分别为(2.85±0.12)、(0.53±0.26)c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43,P=0.000;t=31.031,P=0.000)。术后6个月,A组髋关节功能获优48例、良15例、可9例,B组获优38例、良16例、可5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75,P=0.941)。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结合适宜的TAD,螺旋刀片置于股骨颈中间或中下1/3均可获得较好疗效。
目的:分析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04月...
详细信息
目的:分析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04月至2016年04月间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FNA内固定组(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B组),其中A组病例36例,B组病例32例,共68例。采用统计学软件包对两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骨折类型及术前健康状况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A组与B组相比较,两组患者的内植物并发症及手术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手术时长较短,出血量较少,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以及术后1个月和3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方面,B组要优于A组,二者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取得较好疗效。人工股骨头置换使患者能够迅速恢复髋关节功能并早期下地活动,减少了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