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医学
    • 4 篇 临床医学
    • 2 篇 中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生物学

主题

  • 7 篇 丘脑内侧核群
  • 3 篇 尾核
  • 2 篇 轴索
  • 2 篇 前扣带回皮质
  • 2 篇 gfap
  • 2 篇 轴突
  • 2 篇 电针
  • 2 篇 壳核
  • 2 篇 内脏高敏感
  • 2 篇 神经纤维
  • 2 篇 免疫标记
  • 2 篇 酶标记
  • 2 篇 合募配穴
  • 1 篇 影像学
  • 1 篇 大白鼠
  • 1 篇
  • 1 篇 皮肤科专家
  • 1 篇 统计分析
  • 1 篇 代谢产物
  • 1 篇 针灸研究

机构

  • 2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
  • 2 篇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
  • 1 篇 上海生理研究所针...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作者

  • 2 篇 刘慧荣
  • 2 篇 吴焕淦
  • 2 篇 吴璐一
  • 2 篇 翁志军
  • 2 篇 顾沐恩
  • 2 篇 张方
  • 2 篇 马喆
  • 2 篇 赵敏
  • 1 篇 叶惟泠
  • 1 篇 韩济生
  • 1 篇 徐斌
  • 1 篇 王锦琰
  • 1 篇 郑则慧
  • 1 篇 赵丹凤
  • 1 篇 罗非
  • 1 篇 毛金标
  • 1 篇 冯小椿

语言

  • 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丘脑内侧核群"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合募配穴电针对IBS内脏高敏感大鼠丘脑内侧核群与前扣带回GFAP的调节作用
合募配穴电针对IBS内脏高敏感大鼠丘脑内侧核群与前扣带回GFAP的...
收藏 引用
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作者: 赵敏 张方 翁志军 吴璐一 顾沐恩 马喆 刘慧荣 吴焕淦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市宛平南路650号 200030
目的:探讨丘脑内侧核群-前扣带回通路中胶质细胞活性介导电针缓解IBS内脏痛敏的镇痛机制;方法:采用乳鼠结直肠球囊扩张(CRD)刺激的方法制作IBS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将所有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组(NG):不作任何治疗,只给予与电针组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合募配穴电针对IBS内脏高敏感大鼠丘脑内侧核群与前扣带回GFAP的调节作用
合募配穴电针对IBS内脏高敏感大鼠丘脑内侧核群与前扣带回GFAP的...
收藏 引用
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1针灸脑科学研究高层论坛
作者: 赵敏 张方 翁志军 吴璐一 顾沐恩 马喆 刘慧荣 吴焕淦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目的:探讨丘脑内侧核群-前扣带回通路中胶质细胞活性介导电针缓解IBS内脏痛敏的镇痛机制;方法:采用乳鼠结直肠球囊扩张(CRD)刺激的方法制作IBS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将所有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组(NG):不作任何治疗,只给予与电针组相同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针刺研究》四十年学术主题变迁简析
收藏 引用
针刺研究 2016年 第5期41卷 400-401页
作者: 徐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23
《针刺研究》杂志自1976年12月创刊(1976年-1979年刊名为《针刺麻醉》)以来,迄止2016年7月共发表论文4 715篇,其中学术论文4 032篇,被引用35 270次(8.23次/篇),对促进针灸学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基于"中国知网"相关数据,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前扣带回在痛感知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4年 第2期10卷 113-116页
作者: 王锦琰 罗非 韩济生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京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北京100083
前扣带回 (ACC)是内侧痛觉系统的组成部分 ,它接受丘脑内侧核群的纤维投射 ,主要参与痛觉情绪信息的编码。影像学和电生理技术都证实 ,ACC的伤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其后部 ,相当于Brodmann 2 4区的后部。ACC参与痛觉形成的机制可能在于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刺激家兔脊髓对若干脑区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理学报 1981年 第2期33卷 193-197页
作者: 叶惟泠 冯小椿 赵丹凤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电刺激家兔脊髓背部能产生明显的镇痛和肌松效应。此时,延脑中缝区、中脑中缝区、丘脑内侧核群和下丘脑5-HT含量均明显升高,升高百分率依次为29%、27%、36%和33%,都有统计意义;这些脑区5-HIAA含量亦明显升高,升高百分率依次为7...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轴突逆行传送法研究尾、壳丘脑内侧核群的神经联系
收藏 引用
生理学报 1978年 第1期 41-50页
作者: 郑则慧 毛金标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到目前为止,关于尾的传出神经纤维联系的问题,已有较多研究,而传入的神经联系研究还不多,1974年 Nauta 等人曾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轴突逆行传送的方法,对大白鼠尾壳的传入神经联系进行了研究。大白鼠的尾和壳是不可分的,
来源: 评论
用辣根过氧化酶轴突逆行传递法研究丘脑内侧核群和尾、壳的神经联系
收藏 引用
针刺研究 1978年 第1期 28-29页
辣根过氧化酶轴突逆行传递的方法自1971年用于神经系统的研究以后,近几年来国外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很多,但国内至今尚未开展。我们于1976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建立此方法,用以研究脑内团之间的神经联系,取得一定成果。嗣后,我们完全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