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6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学位论文
  • 1 册 图书
  • 1 篇 会议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180 篇 电子文献
  • 1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9 篇 文学
    • 8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58 篇 历史学
    • 55 篇 中国史
    • 3 篇 考古学
    • 1 篇 世界史
  • 35 篇 法学
    • 3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0 篇 政治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民族学
  • 9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4 篇 艺术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美术学
  • 3 篇 管理学
    • 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181 篇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
  • 29 篇 文协
  • 21 篇 郭沫若
  • 20 篇 国民党
  • 20 篇 作家
  • 20 篇 抗战时期
  • 16 篇 抗战文艺
  • 15 篇 老舍
  • 13 篇 《新华日报》
  • 12 篇 老舍先生
  • 12 篇 抗日战争
  • 12 篇 文艺工作者
  • 12 篇 长篇小说
  • 12 篇 周恩来
  • 11 篇 重庆
  • 10 篇 抗日战争时期
  • 8 篇 武汉
  • 7 篇 冯玉祥
  • 7 篇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6 篇 日本帝国主义

机构

  • 3 篇 河南大学
  • 2 篇 上海大学
  • 2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2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中共北碚区委党史...
  • 1 篇 西南大学
  • 1 篇 中央电大
  • 1 篇 重庆市委党史研究...
  • 1 篇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
  • 1 篇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 1 篇 中国科学院
  • 1 篇 重庆师范学院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
  • 1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1 篇 <解放军报>
  • 1 篇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 1 篇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 1 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

作者

  • 8 篇 张桂兴
  • 5 篇 石雅娟
  • 5 篇 吴京波
  • 4 篇 邓牛顿
  • 3 篇 尚方超
  • 3 篇 万一知
  • 2 篇 蓝善康
  • 2 篇 舒乙
  • 2 篇 冉思尧
  • 2 篇 古远清
  • 2 篇 吴向北
  • 2 篇 石曼
  • 2 篇 段从学
  • 1 篇 庄桂成
  • 1 篇 楼适夷
  • 1 篇 廖仲安
  • 1 篇 魏华龄
  • 1 篇 白雪
  • 1 篇 王仰晨
  • 1 篇 陈明远

语言

  • 18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81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六十年甘苦我心知
收藏 引用
湖北文史 1998年 第3期 102-119页
作者: 碧野
来源: 评论
老舍的同名之作考(一)
收藏 引用
文教资料(初中版) 1998年 第6期 78-89页
作者: 张桂兴
笔者在整理老舍著译作品编目时,发现老舍一部分作品中存在着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同名。据笔者的初步统计,同名的作品涉及到23个篇名,共计78篇作品。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和研究者阅读老舍作品时参考,笔者特地将它们整理出来,刊载于此。
来源: 评论
陈企霞在延安清凉山
收藏 引用
新文化史料 1998年 第6期 33-37页
作者: 陈恭怀
陈企霞(1983年)弥松颐摄一1940年3月,陈企霞携妻子历尽艰难来到延安,先在中央青委编辑《中国青年》杂志和《青年字典》,10月下旬他的大儿子出生。翌年春季的一天,企霞夫妇趁孩子睡觉出门散步,遇到浙江同乡李又然,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无尽的怀念———我与老舍先生的三次交往
收藏 引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6期38卷 65-66页
作者: 曹一新
作者:曹一新,老干部,许昌曹操研究会,许昌461000)一、老舍先生寄来“文艺奖助金”1943年,全国风云激荡。每一根据地,一律彻底减租,都在进行大生产,与敌斗争非常激烈。大后方的抗日文化活动既激烈,又复杂。当时大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抗战时期大后方援助贫病作家运动
收藏 引用
党史文汇 1998年 第12期 28-28页
作者: 唐正芒
抗战时期,大后方广大进步作家作为抗战的宣传鼓动者和灵魂的工程师,“握着新的笔杆,蘸着新的墨水”,为民族解放事业呕心沥血,创作了大量诓歌抗战的优秀作品,为推动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然而他们自己却在国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被遗忘的上海文艺作家协会(上)︺
收藏 引用
新文学史料 1997年 第3期 180-188页
作者: 吴向北
被遗忘的上海文艺作家协会︹上︺吴向北抗战胜利后的上海,重新成为全国文化中心。由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更名的中华全国文艺协会,①于1946年底由重庆迁来上海。“文协”上海分会,先期于1945年12月17日成立。1947...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战时文化界抗日团体组织活动史料选
收藏 引用
民国档案 1997年 第3期 16-38页
作者: 戴秀荣 胥兆梅 何玲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致中央党部民众训练部呈(1938年3月16日)
来源: 评论
雷石榆先生生平
收藏 引用
新文学史料 1997年 第1期 208-,205页
雷石榆先生生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成员,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学者,河北大学中文系教授雷石榆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12月7日15时48分在保定不幸逝世,享年85岁。雷石榆先生,生于1911年5月28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老舍与新诗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 1997年 第1期15卷 77-81页
作者: 张宇宏
诗人臧克家在《老舍新诗选·序》中说:“如果向读者介绍:老舍是小说家。得到的回答一定是‘多余的话’。说老舍是戏剧家。‘还用你说’,读者和观众必如是说。说老舍是诗人,而且是新诗人,不但广大群众,即使文艺圈子里的人,也会有点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记抗战时期三位热爱杜诗的现代作家和学者
收藏 引用
杜甫研究学刊 1997年 第1期 52-58页
作者: 廖仲安
记抗战时期三位热爱杜诗的现代作家和学者廖仲安四年前,我为《杜甫研究学刊》写过一篇《近百年中国文化艺术中杜甫的潜在影响》,其中除着重指出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几位文化界领袖所受杜诗的深刻影响而外,也指出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