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221 篇 期刊文献
  • 1,397 册 图书
  • 473 篇 会议
  • 356 篇 报纸
  • 258 篇 学位论文
  • 82 篇 科技报告
  • 21 篇 专利

馆藏范围

  • 19,460 篇 电子文献
  • 466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480 篇 文学
    • 4,797 篇 新闻传播学
    • 1,48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4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4,662 篇 教育学
    • 4,306 篇 教育学
    • 314 篇 体育学
  • 2,657 篇 历史学
    • 2,251 篇 中国史
    • 1,885 篇 考古学
    • 123 篇 世界史
  • 2,519 篇 法学
    • 1,428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641 篇 政治学
    • 399 篇 民族学
    • 305 篇 社会学
  • 1,363 篇 管理学
    • 593 篇 公共管理
    • 382 篇 工商管理
    • 25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28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286 篇 艺术学
    • 659 篇 美术学
    • 296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29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53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11 篇 艺术学理论
  • 822 篇 哲学
    • 818 篇 哲学
  • 765 篇 工学
    • 147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19 篇 建筑学
    • 95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714 篇 经济学
    • 621 篇 应用经济学
    • 97 篇 理论经济学
  • 323 篇 理学
    • 166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41 篇 医学
    • 131 篇 中西医结合
    • 116 篇 中医学
  • 96 篇 农学
  • 31 篇 军事学

主题

  • 19,787 篇 中华文化
  • 1,065 篇 中华民族
  • 512 篇 中国
  • 485 篇 文化自信
  • 476 篇 民族文化
  • 464 篇 中华传统文化
  • 384 篇 高等教育
  • 374 篇 华文教育
  • 330 篇 高校
  • 321 篇 中华文明
  • 302 篇 传统文化
  • 277 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237 篇 办学水平
  • 221 篇 研究
  • 192 篇 华夏文化
  • 188 篇 中国文化
  • 162 篇 中国传统文化
  • 149 篇 优秀传统文化
  • 140 篇 孔子学院
  • 123 篇 文化交流

机构

  • 109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04 篇 北京大学
  • 96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86 篇 暨南大学
  • 86 篇 厦门大学
  • 75 篇 山东大学
  • 64 篇 清华大学
  • 61 篇 四川大学
  • 58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55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55 篇 华侨大学
  • 53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52 篇 武汉大学
  • 52 篇 新疆师范大学
  • 49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48 篇 南京大学
  • 46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46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44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43 篇 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38 篇 余秋雨
  • 31 篇 许嘉璐
  • 23 篇 王蒙
  • 22 篇 严文科
  • 21 篇 韩清林
  • 21 篇 丁树栋
  • 18 篇 周汝昌
  • 17 篇 管恩兰
  • 16 篇 冯天瑜
  • 16 篇 陈立夫
  • 16 篇 张岂之
  • 15 篇 谢清果
  • 15 篇 莫砺锋
  • 14 篇 何成法
  • 14 篇 陈来
  • 14 篇 张恒军
  • 13 篇 张霞
  • 13 篇 冯骥才
  • 12 篇 郭姮妟
  • 12 篇 南怀瑾指导

语言

  • 19,781 篇 中文
  • 25 篇 英文
  • 2 篇 日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华文化"
1980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华文化的媒介性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视角
收藏 引用
编辑之友 2025年 第1期 95-101页
作者: 罗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211106
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集体记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基石。在数字技术的深度赋能下,中华文化隐匿的媒介性逐渐彰显,其不再是传统视角下的静态内容和等待被发现、被认知的被动角色,而是越来越成为意义、意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华文化现代转型:基本特质、演化脉络与关键聚焦
收藏 引用
学习与实践 2025年 第1期 3-11页
作者: 谭亚莉 王则晖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430073 华中科技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湖北武汉430073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思维、民族性格和民族理想。中华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特质体现在其生生不息的主体连续观、革故鼎新的文化创新观、团结一体的国家统一观、求同存异的交往包容观、协和万邦的文明和平观。中华文化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华文化的审美认同及其建构
收藏 引用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41卷 149-158页
作者: 庄振富 季中扬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
审美认同属于文化认同的精神层次,在文化认同的内核之中,是维系民族认同感的最深层次的纽带。一方面,审美认同作为文化认同的重要维度和价值取向,具有促进和强化文化认同的功能;另一方面,从审美现代性角度,审美认同日益成为文化认同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化智力的“智能化”建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认知、动力与行动逻辑
收藏 引用
中国编辑 2025年 第3期 77-86页
作者: 陈爽 邹禧乾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全球文化传播生态变革与智能化转型深度融合,基于文化智力这一跨文化理论框架,本文提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依托智媒技术以提升国际受众文化认知、动力与行动的逻辑进路。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搭建智能多模态文化符号语法、文化要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华文化赋能价值供给:国际传播系统性迭代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策略
收藏 引用
中国编辑 2025年 第3期 64-69页
作者: 李荃 胡正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随着全球交往的深入,价值供给与国际传播有效性的关系日益显现,中华文化对国际传播价值供给的赋能作用愈发明晰。本文在梳理中国国际传播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尝试阐释价值传播之于国际传播系统性迭代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如何通过创新挖掘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共产党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考察及经验启示
收藏 引用
东南学术 2025年 第03期 1-13+246页
作者: 潘玉腾 杨建锋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是近代以来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问题突显,是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社会现实在文化领域的集中反映。受“古今中西”文化的冲突碰撞,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化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使中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文化融入外语教学:文化理解与讲述
收藏 引用
外语界 2025年 第1期 29-37页
作者: 孔蕾 杨鑫蕊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曲阜273165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曲阜273165
本研究探讨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中华文化融入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从文化理解和文化讲述两个层面展开分析。文化理解层面,大语言模型支持文化主题分析和跨文化概念比较,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其跨文化敏感性。文化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虚实共在与智能延展:AIGC赋能中华文化传播力研究
收藏 引用
编辑之友 2025年 第4期 79-86页
作者: 郭勋亚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陕西宝鸡721013
中华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底蕴。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技术成为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新引擎,引发全球文化生态大变革,也为中华文化传播力提升开辟了新路径。文化生产是文化传播的根基,AIGC作为新型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中华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数字游戏赋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媒介逻辑、话语建构与实践路径
收藏 引用
编辑之友 2025年 第3期 29-34页
作者: 邓祯 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数字游戏作为一种具有异域亲缘性的消费媒介和跨文化的情动媒介,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数字游戏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进行了多模态、互动式、跨媒介话语的构建:一是征用多模态符号,增强中华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二是联结跨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固化与突破:中华文化“他者化”视域的形成与传播策略
收藏 引用
南京社会科学 2025年 第3期 138-146页
作者: 吴增礼 吴慧长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沙410082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逐渐提升。然而,在全球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背景下,对中国的“他者”想象、意识形态的“他者”定位,仍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国际认知,并在数字技术背景下以更为隐晦和复杂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