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98 篇 期刊文献
  • 8 篇 会议
  • 4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21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2 篇 历史学
    • 142 篇 中国史
    • 116 篇 世界史
    • 4 篇 考古学
  • 22 篇 法学
    • 17 篇 社会学
    • 3 篇 政治学
    • 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16 篇 教育学
    • 16 篇 教育学
  • 8 篇 文学
    •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新闻传播学
  • 5 篇 哲学
    • 5 篇 哲学
  • 3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 篇 理学
    • 2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艺术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10 篇 中国传统史学
  • 25 篇 史学理论
  • 23 篇 中国史学
  • 20 篇 史学思想
  • 17 篇 刘知几
  • 17 篇 司马迁
  • 14 篇 历史学家
  • 14 篇 中国古代史学
  • 12 篇 西方史学
  • 12 篇 新史学
  • 12 篇 《史记》
  • 11 篇 历史学
  • 11 篇 章学诚
  • 10 篇 史学家
  • 10 篇 历史研究
  • 10 篇 近代史学
  • 9 篇 史家
  • 9 篇 中国传统文化
  • 9 篇 梁启超
  • 9 篇 《史通》

机构

  • 13 篇 上海财经大学
  • 10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6 篇 山东大学
  • 5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4 篇 北京大学
  • 4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4 篇 武汉大学
  • 4 篇 南开大学
  • 3 篇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 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第23届全国史学理...
  • 3 篇 安徽大学
  • 3 篇 四川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
  • 2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2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
  • 2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2 篇 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2 篇 徐国利
  • 7 篇 陈剩勇
  • 6 篇 章益国
  • 5 篇 王记录
  • 5 篇 瞿林东
  • 3 篇 江湄
  • 3 篇 周文玖
  • 2 篇 王东
  • 2 篇 彭卫
  • 2 篇 刘开军
  • 2 篇 方光华
  • 2 篇 孙卫国
  • 2 篇 许凌云
  • 2 篇 于沛
  • 2 篇 廉敏
  • 2 篇 谢贵安
  • 2 篇 王也扬
  • 2 篇 姜萌
  • 2 篇 杨舒眉
  • 2 篇 郭超

语言

  • 21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国传统史学"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屠杀”形容词——从“观风察势”论谈中国史学近代转型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 2024年 第4期4卷 137-145页
作者: 章益国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在古今学术转型的历史轨辙里,刘咸炘的“观风察势”论尤为值得关注。“观风察势”论表现出一个语言特征:频繁地使用丰富的形容词。从刘咸炘提倡重修宋史的论述可以看到,他使用富有动力感的形容词去形容史事的风格,并在一个对立形容词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本位史学理论的形与神
收藏 引用
新华文摘 2024年 第23期 64-66页
作者: 刘开军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0世纪上半叶,经过清季“史界革命”洗礼的中国传统史学,虽然快速转向现代史学,但中国史学理论领域的发展样态却并非单纯划一。一方面,伴随着清末民初“东洋风与西洋潮的两面纠缠和夹击”以及随之而来的““欧风美雨”的一卷天下”,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本位史学理论的形与神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 第12期 73-74页
作者: 刘开军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0世纪上半叶,经过清季“史界革命”洗礼的中国传统史学,虽然快速转向现代史学,但中国史学理论领域的发展样态却并非单纯划一。中国本位史学理论在20世纪上半叶虽不曾主导史学潮流,但它在某些区域或学术共同体中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也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西比较视域下史诗对立观的历史美学剖析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3期56卷 43-55,176页
作者: 路新生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 金华321004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著名的“史诗二元对立观”,这一对历史学的成见影响深远。黑格尔与叔本华也受这一观念影响,将史学与诗学对立。黑格尔否认历史学能够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叔本华贬低历史学所蕴含的内在真实性。不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让“人”回归法律史研究
收藏 引用
史学月刊 2023年 第1期 13-18页
作者: 李在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北京100101
长期以来,法律史是建制于法学之中的一门学科,从业者多为法学界人士。近年来,很多历史学者进入该领域,不少重要学术成果相继出版发行,在史学界颇为瞩目,一时间呈献“显学”之势。总体而言,法律史是法学与史学的交叉学科,当然,还需要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史通·采撰》论历史撰述之得失
收藏 引用
史学月刊 2023年 第9期 5-9页
作者: 陈安民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重庆400715
唐刘知幾所著《史通》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该书就历史编纂、史官建置、史馆制度、史学审美、史学批评、史家主体、史学功用等多层次展开了深入探讨,具有突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被视为治中国史学者“看家的书”。对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及教学探索——评《中国史学思想史十五讲》
收藏 引用
中国教育学刊 2023年 第11期 I0037-I0037页
作者: 周倩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中国史学思想史是史学史的分支学科,也是历史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是高校新兴的一门课程。它主要关注史学思想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并对影响其发展演进的诸多因素作出理论解说。中国传统史学源远流长,内蕴丰富的史学思想,我们耳熟能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传统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的构建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 第3期 47-49页
作者: 陈峰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从本质上说,中国传统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属于新旧两种不同的范式。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可称之为正史范式,它以儒家伦理为中心,以政治史和精英史为主体。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则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导引,以社会经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世纪中国“古史”历史叙事的深度解剖——评王兴《20世纪中国历史撰述中的“古史”建构》
收藏 引用
学术评论 2024年 第5期 51-57页
作者: 程鹏宇 忻州师范学院历史系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人类文明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几乎伴随着人类文明兴起的话题。在中国传统史学的历史叙事中,关于“古史”的记载极为丰富。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剧变与西学的引入,中国史学者对“古史”展开了深刻的反思与重构,这是20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教化到通识:中国史学传统功能的现代转换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年 第2期38卷 113-114页
作者: 曾育荣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湖北武汉430062
一、中国传统史学的教化功能及其表现。根植于中国近代以前特殊社会土壤的传统史学,承载着特定的功能,传统史家、政治家的言论对此屡有触及。司马迁从认识历史进程的角度出发,将之归纳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在气势恢宏的论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