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68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26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7 篇 哲学
    • 127 篇 哲学
  • 58 篇 法学
    • 30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7 篇 社会学
    • 11 篇 政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36 篇 教育学
    • 34 篇 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26 篇 管理学
    • 8 篇 公共管理
    • 7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6 篇 工商管理
    • 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7 篇 文学
    • 14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6 篇 历史学
    • 16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13 篇 经济学
    • 10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理论经济学
  • 6 篇 工学
    • 3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5 篇 艺术学
    • 3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 篇 美术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军制学
    • 1 篇 军队政治工作学

主题

  • 269 篇 中国伦理
  • 40 篇 专业委员会
  • 26 篇 学术研讨会
  • 25 篇 伦理学
  • 24 篇 学会
  • 15 篇 专家学者
  • 15 篇 论坛
  • 14 篇 孝子
  • 14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4 篇 研讨会综述
  • 13 篇 综述
  • 11 篇 培养工程
  • 11 篇 经济伦理学
  • 11 篇 伦理文化
  • 10 篇 伦理精神
  • 10 篇 会员代表大会
  • 10 篇 孝文化
  • 10 篇 博士生导师
  • 10 篇 中国文化
  • 9 篇 国际学术研讨会

机构

  • 15 篇 东南大学
  • 1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8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4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4 篇 中国伦理学会
  • 3 篇 <道德与文明>编辑...
  • 2 篇 湖南大学
  • 2 篇 益阳师专
  • 2 篇 湖北大学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哈尔滨市太极拳协...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宁夏大学
  • 1 篇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
  • 1 篇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1 篇 上海财经大学
  • 1 篇 云南省军区大理军...
  • 1 篇 贵阳中医学院
  • 1 篇 《领导之友》编辑部
  • 1 篇 大连民族学院

作者

  • 16 篇 樊浩
  • 4 篇 洪源
  • 4 篇 肖群忠
  • 3 篇 许启贤
  • 3 篇 陈瑛
  • 2 篇 周治华
  • 2 篇 王泽应
  • 2 篇 王露璐
  • 2 篇 管家琪
  • 2 篇 xiao qun-zhong
  • 2 篇 钟海波
  • 2 篇 熊坤新
  • 2 篇 陈家鼎
  • 1 篇 韩晓萌
  • 1 篇 郑镇
  • 1 篇 薛秋影
  • 1 篇 张曦
  • 1 篇 刘海泉
  • 1 篇 杨威
  • 1 篇 王静仪

语言

  • 26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国伦理"
26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国伦理的概念系统及其文化原理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 第3期35卷 56-61页
作者: 樊浩
本文认为,把握传统伦理的“中国特色”,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要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概念系统,而不能用西方文化的概念注释中国伦理。家国一体、伦理政治、人情主义构成传统伦理的概念体系,是传统伦理中国特色”的基本内涵。其中,“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伦理思想的世界意义——施韦泽的中国伦理研究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3期39卷 22-28页
作者: 陈泽环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暨哲学学院 上海200234
施韦泽不仅是20世纪西方世界一个在文化和道德意义上的伟大人物,而且基于其实现西方文化再生的目标,对中国思想、特别是中国伦理也进行了独特和系统的研究:提炼了欧洲接触中国思想的进程,给予中国伦理以最高的评价,对中国文化的复兴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伦理的知行合一起点何处寻?——论“生生”伦理与哲学何以可能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 第2期53卷 10-21,176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北京100732
“生生”具有创造性、过程性和生命性的三重基本内涵,但“生生”伦理与哲学试图以生生为本,就要直面三个相悖问题:首先,生生的“创造性”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即无而有”;其次,生生的“过程性”并非仅是过程,而与“存有”互生;再次,生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合影
收藏 引用
伦理学研究 2009年 第3期 F0002-F0002,F0003页
2009年4月16日至18日,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浙江财经学院与浙江省伦理学会承办。来自中直机关和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思想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收藏 引用
道德与文明 2011年 第1期 15-18页
作者: 肖群忠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
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改革开放后,伦理学学科重建,在1980年中国伦理学会成立后不久,以密云会议为标志,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系统研究就开始了。1982年夏天,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伦理的重建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 1995年 第2期 58-63页
作者: 樊浩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中国伦理的重建樊浩在中国文化的设计中,作为伦理秩序建构与社会调控的机制有三:情、理、法,而中国目前的社会症状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情”的困惑;“理”的失落;“法”的孤独。对于“情”,中国人、中国文化陷入一个二律背反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伦理与政治思想体系论纲(下篇)
收藏 引用
船山学刊 1995年 第2期 137-147页
作者: 陈家鼎 益阳师专 副教授
明清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垂死阶段。此时,社会经济结构虽无巨变,新的经济关系尚处于萌而未发状态,但政治领域中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王朝的倾覆和清兵入关,宛如天崩地裂。在激烈复杂的社会诸矛盾中,愈演愈烈的民族矛盾,一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伦理与政治思想体系论纲(上篇)
收藏 引用
船山学刊 1995年 第1期 129-139页
作者: 陈家鼎 益阳师专 副教授
任何民族都有其文化传统,否则将沦为他民族之附庸。中国在几千年历史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独特的文化传统,而伦理与政治则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中国伦理政治经历了君本主义、民本主义、君主民本主义、民本君主主义,民主立宪主义和三民主义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伦理文化的现代建构——《再铸民族魂——中国伦理文化的诠释和重建》评介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 1999年 第4期 122-123页
作者: 杨威 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科学系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来源: 评论
中国伦理的国情与道德现代化的思路
收藏 引用
江苏社会科学 1991年 第1期 98-102页
作者: 樊浩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所)副系
道德现代化是当今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重要任务。从理论上说,实现道德现代化,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中国伦理的国情有个正确的认识与把握,二是道德现代化的方法与途径。前者包括传统伦理精神的特质及其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