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52 篇 期刊文献
  • 18 篇 学位论文
  • 5 篇 会议
  • 2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87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15 篇 法学
    • 43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78 篇 政治学
    • 26 篇 法学
    • 4 篇 社会学
    • 4 篇 公安学
    • 1 篇 民族学
  • 127 篇 经济学
    • 77 篇 应用经济学
    • 51 篇 理论经济学
  • 121 篇 管理学
    • 47 篇 公共管理
    • 35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9 篇 工商管理
    • 1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09 篇 教育学
    • 96 篇 教育学
    • 13 篇 体育学
  • 47 篇 文学
    • 39 篇 新闻传播学
    • 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4 篇 工学
    • 4 篇 城乡规划学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1 篇 哲学
    • 11 篇 哲学
  • 10 篇 历史学
    • 7 篇 中国史
    • 3 篇 世界史
    • 1 篇 考古学
  • 4 篇 艺术学
    • 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3 篇 医学
    • 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理学
    • 2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2 篇 军事学

主题

  • 877 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52 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
  • 48 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 47 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 34 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
  • 33 篇 中国共产党
  • 31 篇 新征程
  • 30 篇 历史性成就
  • 29 篇 《决议》
  • 29 篇 高质量发展
  • 28 篇 奋斗历程
  • 25 篇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 24 篇 历史方位
  • 23 篇 中国式现代化
  • 23 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 22 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 22 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 22 篇 历史性变革
  • 22 篇 社会主要矛盾
  • 22 篇 改革开放

机构

  • 2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
  • 10 篇 清华大学
  • 9 篇 山东大学
  • 9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7 篇 天津大学
  • 7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6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6 篇 南开大学
  • 6 篇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
  • 5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吉林大学
  • 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
  • 5 篇 中共中央党校
  • 5 篇 中山大学
  • 5 篇 湘潭大学
  • 4 篇 《国有资产管理》杂...
  • 4 篇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
  • 4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

作者

  • 7 篇 颜晓峰
  • 5 篇 陈广亮
  • 5 篇 姜辉
  • 4 篇 林建华
  • 4 篇 黄一兵
  • 4 篇 yan xiaofeng
  • 4 篇 蔡建军
  • 3 篇 曲青山
  • 3 篇 tang zhihua
  • 3 篇 陈朋
  • 3 篇 李宏伟
  • 3 篇 孙夏赋
  • 3 篇 汤志华
  • 3 篇 lin jianhua
  • 2 篇 chang hongbin
  • 2 篇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
  • 2 篇 白晋湘
  • 2 篇 安蓓
  • 2 篇 陈劲
  • 2 篇 dai zheng

语言

  • 87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877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收藏 引用
新视野 2018年 第2期 13-18页
作者: 杨兴林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室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注意它的性质定位、空间定位和时间定位。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标准,不是某种单一的标准,而是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多元要素为一体,是一种综合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重大意义的三个维度
收藏 引用
青海社会科学 2017年 第6期 1-6页
作者: 金民卿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定标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人类文明发展三个维度上来看,新时代凝结了中国近代以来的艰辛探索,集中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基、开创、推进、发展不同时代的成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特质
收藏 引用
长白学刊 2018年 第1期 1-7页
作者: 姜建成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核心。治国必先治党,强国必先强党。强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关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特质。必须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方位坐标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8年 第4期4卷 96-105页
作者: 李宏伟 严国红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首都师范大学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历史方位可用不同的坐标向量标注,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可建构多维、立体的坐标体系。其中,时间坐标标明新时代的进入节点,架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轴;空间位置标明新时代的地域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 第5期46卷 11-18页
作者: 徐海峰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辽宁沈阳11000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了唯物史观。集中体现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动力;人民是我们党是否始终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主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收藏 引用
学习论坛 2017年 第11期33卷 5-7页
作者: 李君如 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100091
在党的历史上,十九大是一个划时代的党代表大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之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集中反映我国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百年党史的叙述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收藏 引用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 第1期17卷 15-27页
作者: 秦益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北京100732
对于研究和叙述历史而言,“逻辑的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研究历史要“论(逻辑)从史出”,叙述历史要“史论结合”,要做到逻辑的和历史的相一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整个人类历史后得出的“论”。毛泽东概括了社会革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刻意蕴的四个维度
收藏 引用
新华文摘 2023年 第1期 8-14页
作者: 吴家庆 瞿红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迫切需要从学理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刻意蕴做进一步研究和阐释。习近平强调“这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由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
收藏 引用
哲学进展 2022年 第3期11卷 352-356页
作者: 胡泓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收藏 引用
岭南学刊 2017年 第6期 10-13页
作者: 周峰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
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科学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会在西方普遍主义发展逻辑的缺损中,不断展现自己强大的理论感召力和实践吸引力。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