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71 篇 期刊文献
  • 8 篇 会议
  • 3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38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44 篇 历史学
    • 235 篇 中国史
    • 46 篇 世界史
    • 8 篇 考古学
  • 72 篇 法学
    • 38 篇 社会学
    • 29 篇 政治学
    • 20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篇 法学
  • 40 篇 教育学
    • 39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20 篇 文学
    • 12 篇 新闻传播学
    • 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8 篇 经济学
    • 12 篇 应用经济学
    • 8 篇 理论经济学
  • 10 篇 管理学
    • 4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3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哲学
    • 4 篇 哲学
  • 4 篇 理学
    • 3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地理学
  • 4 篇 军事学
    • 3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 2 篇 工学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主题

  • 382 篇 中国近代史研究
  • 42 篇 近代中国
  • 24 篇 辛亥革命
  • 17 篇 史学界
  • 17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5 篇 孙中山
  • 14 篇 义和团运动
  • 14 篇 历史研究
  • 14 篇 研究成果
  • 14 篇 中国近代化
  • 14 篇 史学研究
  • 13 篇 洋务运动
  • 13 篇 马克思主义
  • 12 篇 中国历史
  • 12 篇 太平天国
  • 12 篇 综述
  • 11 篇 鸦片战争
  • 11 篇 历史系
  • 11 篇 中国近代社会
  • 11 篇 改革开放

机构

  • 2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 17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9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9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6 篇 复旦大学
  • 6 篇 四川大学
  • 6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6 篇 中山大学
  • 5 篇 南京大学
  • 5 篇 北京大学
  • 4 篇 清华大学
  • 4 篇 浙江大学
  • 4 篇 南开大学
  • 3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3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3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3 篇 河南大学
  • 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
  • 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 2 篇 日本广岛大学

作者

  • 9 篇 朱英
  • 6 篇 虞和平
  • 6 篇 王建朗
  • 3 篇 左玉河
  • 3 篇 孙占元
  • 3 篇 张海鹏
  • 3 篇 步平
  • 3 篇 郑师渠
  • 3 篇 赵庆云
  • 3 篇 张仲民
  • 3 篇 苏全有
  • 3 篇 郑成林
  • 3 篇 董丛林
  • 2 篇 欧阳哲生
  • 2 篇 zhu ying
  • 2 篇 李侃
  • 2 篇 郭世佑
  • 2 篇 刘超
  • 2 篇 夏明方
  • 2 篇 王庆成

语言

  • 38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国近代史研究"
382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吴廷桢教授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收藏 引用
社科纵横 1991年 第4期6卷 2-69页
作者: 赵颂尧
吴廷桢先生,1924年生,湖南省花垣县人,苗族。1951年毕业于贵州大学法学系,195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近代史专家。历任该校历史系主任、西北地区中俄关系史学会理事、甘肃省高校教师职务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罗家伦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成就
收藏 引用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3期24卷 112-115页
作者: 孟丹青 南京大学历史系 江苏南京210093
罗家伦对中国近代史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力图改变中国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开创一种新的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他十分重视近代史研究的意义,指出中国近代史研究不发达的原因。他重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认为历史研究法只是史料研究法,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陈胜粦教授谈中国近代史研究从何突破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1988年 第3期 104-105页
作者: 林有能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中国近代史研究引向深入?或者说,中国近代史研究从何突破?显然是摆在研究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最近也带着这一问题,访问了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研究生导师陈胜粦教授。也许是对这一问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罗家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收藏 引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3期26卷 122-124页
作者: 冯夏根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罗家伦是近代中国颇有影响的政学两栖型人物。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他不仅在理论上率先论证近代史研究的意义、必要性,立志写一部科学的近百年中国历史,而且身体力行,积极收集、整理、编纂近代史史料,留下了大量的近代史研究著述。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试论刘大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试论刘大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收藏 引用
第三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 张海鹏 赵庆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刘大年(1915~1999)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也是中国近代史学科的拓荒者。他旧学功底深厚,且精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范文澜、胡绳等学人一道,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近代史园地筚路蓝缕、开拓耕耘,孜孜不倦,老而弥笃,著述丰厚,成就斐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新认识历史——评《中国近代史研究:重建与反思》
收藏 引用
中国教育学刊 2019年 第9期 143-143页
作者: 王磊 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学
历史的真实面貌究竟是什么?这是每个学习历史或者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正确认识历史,既有利于我们对历史有一个更合理的评论,也有利于我们对未来有更理性的思考。大部分人都学过历史,但是我们的历史教材篇幅有限,只展示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李德征教授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1998年 第1期 1-1页
李德征教授与中国近代史研究李德征教授,山东章丘人。1938年生,195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61年师从陈旭麓、夏东元、钱实甫先生,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在山东历史研究所,1972年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曾任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近代史研究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展望
收藏 引用
青年时代 2017年 第32期 57-57页
作者: 马丹丹 郑州二七纪念馆 河南郑州 450000
中国近代史研究与时俱进,踵事增华.对其回顾既往历程,展望发展态势,进行理性反思,省察经验教训,自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强化近代化的本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淡化人们对革命及其意义的认识,恰恰相反只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认识
收藏 引用
福建党史月刊 2018年 第8期 62-62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最大变化是学科对象的变化。我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学科对象作过长时间的学术讨论。20年前,我国史学界大多把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点。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来源: 评论
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 第1期18卷 2-2页
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室,是根据已故的著名历史学家魏建猷教授的倡议于1980年成立该室目前共有8人,其中正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和助理馆员2人。研究室主任郭豫明教授现任上海市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会长,副主任郭绪印副教授现任上海市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