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71 篇 期刊文献
  • 8 篇 会议
  • 3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38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44 篇 历史学
    • 235 篇 中国史
    • 46 篇 世界史
    • 8 篇 考古学
  • 72 篇 法学
    • 38 篇 社会学
    • 29 篇 政治学
    • 20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篇 法学
  • 40 篇 教育学
    • 39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20 篇 文学
    • 12 篇 新闻传播学
    • 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8 篇 经济学
    • 12 篇 应用经济学
    • 8 篇 理论经济学
  • 10 篇 管理学
    • 4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3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哲学
    • 4 篇 哲学
  • 4 篇 理学
    • 3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地理学
  • 4 篇 军事学
    • 3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 2 篇 工学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主题

  • 382 篇 中国近代史研究
  • 42 篇 近代中国
  • 24 篇 辛亥革命
  • 17 篇 史学界
  • 17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5 篇 孙中山
  • 14 篇 义和团运动
  • 14 篇 历史研究
  • 14 篇 研究成果
  • 14 篇 中国近代化
  • 14 篇 史学研究
  • 13 篇 洋务运动
  • 13 篇 马克思主义
  • 12 篇 中国历史
  • 12 篇 太平天国
  • 12 篇 综述
  • 11 篇 鸦片战争
  • 11 篇 历史系
  • 11 篇 中国近代社会
  • 11 篇 改革开放

机构

  • 2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 17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9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9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6 篇 复旦大学
  • 6 篇 四川大学
  • 6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6 篇 中山大学
  • 5 篇 南京大学
  • 5 篇 北京大学
  • 4 篇 清华大学
  • 4 篇 浙江大学
  • 4 篇 南开大学
  • 3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3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3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3 篇 河南大学
  • 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
  • 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 2 篇 日本广岛大学

作者

  • 9 篇 朱英
  • 6 篇 虞和平
  • 6 篇 王建朗
  • 3 篇 左玉河
  • 3 篇 孙占元
  • 3 篇 张海鹏
  • 3 篇 步平
  • 3 篇 郑师渠
  • 3 篇 赵庆云
  • 3 篇 张仲民
  • 3 篇 苏全有
  • 3 篇 郑成林
  • 3 篇 董丛林
  • 2 篇 欧阳哲生
  • 2 篇 zhu ying
  • 2 篇 李侃
  • 2 篇 郭世佑
  • 2 篇 刘超
  • 2 篇 夏明方
  • 2 篇 王庆成

语言

  • 38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国近代史研究"
382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考证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收藏 引用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1期1卷 49-57页
作者: 祁龙威
本文借助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匹兹堡大学的图书资料,对我校历史系应用考证方法进行中国近代史研究作了经验总结。首先,论述了考证学自古迄今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最终与唯物史观相结合。其次,阐明了考证学的准则是“实事求是”。再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毛泽东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 第4期21卷 59-68页
作者: 马洪林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作者认为毛泽东从中国近代国情出发,完成了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科学论证。他提倡历史唯物主义,应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厚今薄古”等原则和方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作了宏观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史学系统方法浅议——兼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两个争议问题
收藏 引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 第4期 107-114页
作者: 魏光奇
<正> 近几年来,我国科技界和学术界运用系统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已经蔚成风气。不少论者指出,现代系统论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系”发展,然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和历史著作中却充满了系统思想。可以说,现代系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视角”的兴起
收藏 引用
武陵学刊 2010年 第2期35卷 121-127页
作者: 龚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北京100732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视角"的兴起,既是中国近代史学界积极"以史经世"回应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动举措,也是完善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又是上承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顾颉刚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贡献
收藏 引用
德州学院学报 2022年 第5期38卷 85-90页
作者: 戴磊 南昌大学历史系 南昌330031
顾颉刚生前十分重视中国近代史研究。在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史脉络中,顾颉刚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足迹。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顾颉刚基于“学术救国”的考量,大力倡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积极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并广泛搜集了中国近代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缘何独领风骚
收藏 引用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 第3期10卷 106-111页
作者: 苏全有 邹宝刚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河南新乡453007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有目共睹,在国内独领风骚,此中缘由,乃是多重因素所致,诸如史学大师章开沅的引领;形成合理的研究梯队,团结协作,优势互补;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成为一枝奇葩又与地缘情绪密切相关。总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与祁龙威同志商榷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 1983年 第2期 78-84页
作者: 徐泰来
祁龙威同志在他的《坚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研究中国近代史》(见《红旗》1982年第二期,以下简称祁文)一文中说:“近几年报刊上有些文章背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抛弃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解释中国近代史”。
来源: 评论
海外藏档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发掘、新视角、新路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费吴生夫妇档案汇编》评析
收藏 引用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23年 第3期 130-139,144页
作者: 张连红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 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
南京大学姜良芹教授主编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费吴生夫妇档案汇编》全40册,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全书凝练出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20多个专题,为学术界开辟中国近现代史及抗日战争史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线索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1981年 第3期 5-12页
作者: 胡绳
一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需要创新,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论点,发现新的资料。一切学科都要前进,都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研究研究过去的事情的,它如何前进?如何创新呢?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毛泽东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收藏 引用
云南学术探索 1993年 第5期 8-12页
作者: 王国平 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
在毛泽东的许多理论著作,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著作中,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历史作了完整的回顾和总结,并从中国革命的实践出发,对中国近代历史作了科学的理论分析和总结。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析和总结成为新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