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17 篇 期刊文献
  • 14 篇 会议
  • 2 篇 专利
  • 2 篇 报纸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33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4 篇 教育学
    • 58 篇 教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3 篇 体育学
  • 60 篇 法学
    • 2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 篇 政治学
    • 13 篇 社会学
    • 12 篇 法学
    • 2 篇 民族学
    • 2 篇 公安学
  • 55 篇 文学
    • 2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8 篇 新闻传播学
    • 8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51 篇 经济学
    • 35 篇 应用经济学
    • 18 篇 理论经济学
  • 50 篇 管理学
    • 29 篇 工商管理
    • 1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公共管理
  • 35 篇 历史学
    • 19 篇 中国史
    • 15 篇 世界史
    • 4 篇 考古学
  • 23 篇 艺术学
    • 9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5 篇 美术学
  • 15 篇 哲学
    • 15 篇 哲学
  • 7 篇 理学
    • 3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地球物理学
  • 7 篇 医学
    • 2 篇 中医学
    • 2 篇 中西医结合
  • 4 篇 工学
  • 3 篇 军事学
    • 2 篇 军制学
    • 2 篇 军队政治工作学
  • 1 篇 农学

主题

  • 334 篇 中心论
  • 14 篇 企业管理
  • 8 篇 企业
  • 7 篇 财务管理
  • 6 篇 世界史观
  • 6 篇 世界历史
  • 5 篇 发展生产力
  • 5 篇 中国
  • 5 篇 资本主义
  • 5 篇 学术界
  • 5 篇 资金管理
  • 5 篇 欧洲
  • 5 篇 美国
  • 4 篇 西方文明
  • 4 篇 德里达
  • 4 篇 文学批评
  • 4 篇 形而上学
  • 4 篇 中心地位
  • 4 篇 企业管理模式
  • 4 篇 马克思主义

机构

  • 6 篇 复旦大学
  • 6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4 篇 南京大学
  • 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苏州大学
  • 4 篇 武汉大学
  • 3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2 篇 北京商学院
  • 2 篇 西南大学
  • 2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2 篇 东南大学
  • 2 篇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
  • 2 篇 闽江学院
  • 2 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
  • 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2 篇 澳大利亚北领地大...
  • 2 篇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
  • 2 篇 四川大学
  • 2 篇 山西阳泉煤业集团...
  • 2 篇 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 篇 张焕明
  • 2 篇 张广智
  • 2 篇 沈宗美
  • 2 篇 邓永慧
  • 2 篇 刘成纪
  • 2 篇 姜奇平
  • 2 篇 李长河
  • 2 篇 范军
  • 2 篇 吴于廑
  • 2 篇 任永卿
  • 2 篇 周刚
  • 2 篇 杨沐
  • 2 篇 马瑾
  • 1 篇 李维鼎
  • 1 篇 河北流
  • 1 篇 晓求
  • 1 篇 姚霞
  • 1 篇 蔡玲
  • 1 篇 白雪
  • 1 篇 黄鹏

语言

  • 33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心论"
33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消解“中心论”:走向教育之中道
收藏 引用
高教 2025年 第3期 120-124页
作者: 张兴旭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200240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中心论”的提出源于一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其固有的偏颇与缺陷,常常诱使人们为了追求即时的利益而采取非理性的行动,导致教育实践偏向一端。“中心论”所倡导的模式和理念,使得教育实践与教育的根本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秦俑是中国先秦审美文化的结晶——兼对“欧洲文化中心论”的批评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1994年 第3期 50-59页
作者: 邱紫华
近年,有一个名叫格尔曼·汉夫勒的德国学者来中国参观了临潼兵马俑博物馆后,写了一篇题为《中国雕塑艺术的诞生——临潼兵马俑观感》的文章。
来源: 评论
在阿Q绝对中心论之外——“假洋鬼子”接受小史(下)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23年 第4期 32-37页
作者: 郜元宝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一、鲁迅对《阿Q正传》舞台剧改编持开放态度鲁迅生前并不鼓励别人将《阿Q正传》改编成舞台剧或电影。这主要是有鉴于其苦心孤诣的纯文学创作与舞台剧或电影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比如他对第一个将《阿Q正传》改编成电影剧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音乐形态理建设与汉族中心论问题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 2000年 第1期 87-93页
作者: 杨沐 澳大利亚北领地大学
来源: 评论
文化圈学说与文化中心论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 2005年 第1期 179-186页
作者: 孟慧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文章介绍了文化圈学说与文化中心论的主要理观点,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述.
来源: 评论
评李泽厚的审美经验中心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理与批评 1992年 第5期 107-116页
作者: 谷方
否定美的客观性,把美归结为心灵或主观经验,是现代西方许多美学家的基本倾向之一.李泽厚的美学观也表现了这种倾向.审美经验中心论的提出及其展开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审美经验中心论的基本内容李泽厚在1985年的一次讲话中说:“前几年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声门运动中心论——歌唱发声的关键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 1997年 第1期 19-20页
作者: 张天佑
声门运动中心论———歌唱发声的关键张天佑世界上的各种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歌唱发声作为一种现象,必然也是某种物质进行运动而产生的结果。为了便于研究、掌握人类的歌唱发声,首先就应着眼于产生这一现象的物质,以及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数字出版的“中心论”——对数字出版本质的再探讨
收藏 引用
出版发行研究 2011年 第10期 42-45页
作者: 陈邦武 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
当前,数字出版产业尚未成熟,因此,对数字出版本质的正确认识无疑有助于业界的实践探索。去中心化、多元结构以及多重属性是数字出版的本质所在,而各种形式的"中心论"则有悖于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与旨趣。
来源: 评论
传统“中心论”向当代“和谐共生”的复归——“人”与“自然”得以显现的必然路径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年 第5期22卷 4-7页
作者: 李刚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都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双重遮蔽。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自然成为真正的自然,人与自然得以双重显现,就必须从传统中心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完成从“中心论”到“和谐共生”的范式转变!“和谐共生”着眼...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经济建设中心论的多层面内涵
收藏 引用
科学社会主义 1994年 第6期 18-21页
作者: 张式谷
经济建设中心论的多层面内涵张式谷学习《邓小平文选》特别是第二卷和第三卷,可以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象一曲高亢响亮的主旋律贯穿于丰富多彩的乐章之中,它前后衔接,首尾呼应,一以贯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