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3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学位论文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4 篇 哲学
    • 43 篇 哲学
  • 11 篇 法学
    • 10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社会学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57 篇 主体形而上学
  • 13 篇 海德格尔
  • 4 篇 语言
  • 4 篇 身体
  • 3 篇 现象学
  • 3 篇 他者
  • 3 篇 西方哲学
  • 3 篇 实践
  • 2 篇 进化论
  • 2 篇 哲学
  • 2 篇 唯理论
  • 2 篇 世界观方法论
  • 2 篇 现代性
  • 2 篇 黑格尔
  • 2 篇 社会关系
  • 2 篇 理性
  • 2 篇 存在论
  • 2 篇 世界
  • 2 篇 实践哲学
  • 2 篇 历史生成

机构

  • 7 篇 吉林大学
  • 7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
  • 4 篇 浙江大学
  • 4 篇 中山大学
  • 3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2 篇 内蒙古大学
  • 1 篇 南京林业大学
  • 1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 篇 广州大学
  • 1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 篇 西南大学
  • 1 篇 大连理工大学
  • 1 篇 东莞理工学院
  • 1 篇 同济大学
  • 1 篇 安徽大学
  • 1 篇 山东大学
  • 1 篇 杭州商学院
  • 1 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作者

  • 8 篇 陈慧平
  • 4 篇 杨大春
  • 3 篇 孙周兴
  • 2 篇 chen hui-ping
  • 2 篇 刘金萍
  • 2 篇 包庆德
  • 2 篇 chen huiping
  • 1 篇 刘杰
  • 1 篇 刘寒
  • 1 篇 li zhonghong
  • 1 篇 孙利天
  • 1 篇 chen gaohua
  • 1 篇 sun lilian
  • 1 篇 魏朝勇
  • 1 篇 李华
  • 1 篇 陈高华
  • 1 篇 刘森林
  • 1 篇 王雨辰
  • 1 篇 李勇强
  • 1 篇 wang he

语言

  • 5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主体形而上学"
5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一体三维:马克思对主体形而上学的超越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 2025年 第1期 21-37页
作者: 陈志伟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在性”构成了笛卡尔以来西方主体性哲学的逻辑建制和理解语境。“内在性”隐含在哲学家们的意识深层,潜移默化地规定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及理解方式,进而使其哲学呈现出明显的主体形而上学倾向。超越主体形而上学的关键在于对“内在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主体形而上学解体的三个维度——从20世纪法国哲学看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02年 第6期 79-86页
作者: 杨大春 浙江大学哲学系 浙江杭州310028
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再到后现代哲学的过渡 ,就身体问题而言 ,存在着由机械的身体到身心统一的灵化身体再到物质性欲望身体的演化 ;就语言而言 ,存在着由透明的理想语言向半透明的生活语言再向完全不透明的自足语言的变迁 ;而就他者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主体形而上学批判与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
主体形而上学批判与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
收藏 引用
作者: 刘金萍 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西方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哲学”实际上是“主体形而上学”,“主体”作为自我意识的自我是一种自足的实体,是一种抽象化的“主体”。“主体形而上学”的这种深层缺陷遭到当代哲学的批判。当代哲学家们对“主体性”问题的反思和批判,主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普世价值问题的主体形而上学症结及其消解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18年 第1期 25-31页
作者: 陈慧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主体形而上学的强势支配下,目前学术界对"普世价值"的反思并不到位,看似水火不容的对立观点往往在思维方式上殊途同归。鉴此,深刻剖析普世价值问题必须追溯普遍主义价值观的大前提,扬弃"人是自足的世界创造者"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海德格尔对康德主体形而上学的批判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 2009年 第4期 134-139页
作者: 靳宝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海德格尔对于康德主体形而上学的批判集中于对其主体(自我)概念的批判,在他看来,康德是在传统现成存在的存在论轨道上运思的,他以"被制作存在"意义上的存在作为人格的领悟境域,以无世界的自我来为世界的存在提供担保,因而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两种反讽的张力:兼论主体形而上学批判的限度
收藏 引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2期24卷 24-30页
作者: 刘森林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 广州510275
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的浪漫派反讽有两种:对当下有限事物的反讽与对绝对完美和无限绝对的反讽。第一种反讽意味着纯粹主体性,以至上的形而上存在作为依据批判现存;但它同时受制于第二种反讽。第二种反讽是讥讽形而上、纯粹主体和绝对存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消解与重构——海德格尔对主体形而上学的批判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 1992年 第3期 20-25+56页
作者: 孙周兴
解构哲学家德里达对海德格尔有一基本的攻击,认为海德格尔对主体形而上学的批判充其量仅有一种“考古学的彻底性”,它终结于一种对人的本质的更深刻的重估、重复——或者说重获。照此看来,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批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化批判与有效性划界——论克尔凯郭尔对主体形而上学的生存反思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 2017年 第4期4卷 62-66,70页
作者: 刘子桢 南开大学哲学院
克尔凯郭尔并未彻底抛弃主体形而上学知识,而是以文化批判和有效性划界的方式对其进行反思。在克氏看来,主体形而上学的问题不在于知识内部,而在于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时的知识越界及其引发的个人精神危机。以此为切入点,克尔凯郭尔批判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马克思超越“主体形而上学”的内在理路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年 第2期62卷 76-80页
作者: 刘金萍 鲁东大学法学院
西方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哲学"实际上是"主体形而上学","主体"作为自我意识的自我是一种自足的实体,是一种抽象化的"主体"。"主体形而上学"的这种深层缺陷遭到当代哲学的批判。当代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主体形而上学对心理学的作用以及弗洛伊德的解决方案
收藏 引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1期40卷 142-147页
作者: 王波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
心理学自冯特以来屡陷困境,其根源之一在于自笛卡尔以降的主体形而上学对心理学的作用并未得到完全理解。主体形而上学通过展示世界被还原为人的心灵尺度的极端可能性,使现代心理学成为可能,而且拥有了比哲学和其他学科更优越的地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