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5 篇 期刊文献
  • 54 篇 专利
  • 6 篇 会议
  • 5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12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4 篇 医学
    • 46 篇 临床医学
    • 6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7 篇 工学
    • 1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生物工程

主题

  • 67 篇 主动电极
  • 14 篇 被动电极
  • 12 篇 心脏起搏
  • 10 篇 室间隔
  • 8 篇 右室流出道
  • 7 篇 起搏参数
  • 7 篇 心功能
  • 7 篇 心血管病学
  • 6 篇 损伤电流
  • 4 篇 右心室心尖部
  • 4 篇 并发症
  • 4 篇 右室心尖部
  • 3 篇 永久起搏器
  • 3 篇 安全性
  • 3 篇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 3 篇 护理
  • 3 篇 间隔部
  • 3 篇 主动固定电极
  • 2 篇 右室不同部位起搏
  • 2 篇 应用比较

机构

  • 10 篇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
  • 5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5 篇 天津七所高科技有...
  • 5 篇 创领心律管理医疗...
  • 4 篇 湖南师范大学第一...
  • 3 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2 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2 篇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
  • 2 篇 东南大学附属江阴...
  • 2 篇 露卡医疗设备有限...
  • 2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 2 篇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
  • 2 篇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
  • 2 篇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
  • 2 篇 之江实验室
  • 2 篇 江西省赣南医学院...
  • 2 篇 因佩多医药公司
  • 2 篇 杭州安杰思医学科...
  • 2 篇 深圳技术大学
  • 2 篇 沈阳军区总医院

作者

  • 7 篇 加藤数矢
  • 5 篇 易桂斌
  • 5 篇 崔俊友
  • 5 篇 李升
  • 5 篇 史宗谦
  • 5 篇 乡间真治
  • 5 篇 殷泉忠
  • 5 篇 贾申利
  • 4 篇 陆叶
  • 4 篇 程志军
  • 4 篇 张金勇
  • 4 篇 张华
  • 4 篇 张翼
  • 3 篇 尚江磊
  • 3 篇 艾民
  • 3 篇 郭锦华
  • 3 篇 蒋捷
  • 3 篇 左安邦
  • 3 篇 盛琴慧
  • 3 篇 jiang jun

语言

  • 120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主动电极"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主动电极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损伤电流、起搏参数和电极稳定性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实用医学杂志 2018年 第20期34卷 3415-3417页
作者: 艾民 颜昌福 贺剑 夏福纯 江军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攀钢集团总医院心内科 四川攀枝花617023
目的探讨主动电极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损伤电流(COI)、起搏阈值、R波感知阈值、电极阻抗和被植入电极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主动电极RVS起搏患者82例,术中或术后根据电极是否发生脱位分为A组(无脱位组)76例和B组(脱位组)6例,分别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主动电极在右室间隔不同部位起搏的安全性及手术方法
收藏 引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 第5期43卷 1028-1032页
作者: 邵江 田由鹏 牟华明 马士容 石伟 吴中杰 黄亮 汪建兵 牟桂琴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重庆404000
目的探索主动电极在右室间隔不同部位起搏的安全性及便利性,同时总结电极植入的手术方法。方法入选194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按主动电极在右室高、中、低位间隔3个部位起搏随机分组,高位66例,中位68例,低位60例。记录电极在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
收藏 引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 第8期29卷 1124-1127页
作者: 崔俊友 张华 殷泉忠 易桂斌 陆叶 王东升 徐伟 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江阴214400 南京市鼓楼医院心内科 江苏南京210016
目的:观察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80例需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随机入组,采用VVI或DDD起搏模式,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组)各40例,观察两组在术中及术后的各项参数以及起搏心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主动电极右室不同部位起搏的长期动态观察
收藏 引用
广东医学 2011年 第23期32卷 3099-3102页
作者: 曾向辉 张翼 汤长春 彭珍云 向力群 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长沙410005 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 长沙410005
目的长期动态观察主动电极右室心尖部(RVA)与右室间隔部(RVS)起搏参数,探讨主动电极在右室间隔部的可行性、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结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影响。方法将6...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主动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和稳定性
主动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和稳定性
收藏 引用
作者: 衷涛 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背景: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为了改善患者的预后,能够更好的生活,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在患者的心脏当中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1]。传统的安装起搏器的位置主要是选择右室心尖部,常用的起搏模式是VVI模式,该部位主要是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主动电极右室间隔部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主动电极右室间隔部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者: 程键 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目的:观察比较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术前与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明确右室间隔部起搏是否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指导临床患者右室起搏位置的选择。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根据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右室流出道室间隔主动电极和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的对照研究\迷走神经对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上海医学 2007年 第S1期30卷 91-92页
来源: 评论
右心室主动电极起搏的临床研究
收藏 引用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 第1期27卷 77-78页
作者: 李大品 张翼 郭莹 欧柏青 宁忠平 郑昭芬 潘宏伟 何晋 邵阳医专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湖南邵阳422000 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目的:探讨右心室主动电极起搏与被动电极起搏二者之间起搏参数的差异。方法: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者186例,其中93例为右室间隔部主动电极起搏,93例为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起搏,于置入时测试单极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所有患者的起搏脉宽均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主动电极和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的对照研究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 第6期28卷 1039-1040页
作者: 钱剑峰 刘庆军 刘峰 茹铁周 潘文 毛家亮 昆山市中医院心内科 江苏昆山21530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 上海200001
目的比较右室主动电极和被动电极导线应用结果,探讨主动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S)起搏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具备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30例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S起搏(主动固定电极组),30例采用被动固定电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起搏分析仪测定的兔离体心脏损伤电流与主动电极导线稳定性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年 第3期25卷 241-244页
作者: 沙来买提.沙力 刘恩焘 贾林 姚瑞明 宿燕岗 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上海200032 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201203
目的探讨损伤电流(COI)与主动起搏电极导线稳定性的关系,为临床上判断起搏电极导线固定的可靠性提供依据。方法 Langendorff法灌流离体兔心,应用起搏分析仪采集并记录电极接触、半旋入及全旋入心内膜时产生的腔内心电图,观察COI变化特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