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5 篇 期刊文献
  • 10 篇 学位论文
  • 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5 篇 哲学
    • 84 篇 哲学
  • 37 篇 历史学
    • 30 篇 中国史
    • 7 篇 考古学
    • 6 篇 世界史
  • 18 篇 文学
    • 1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0 篇 教育学
    • 9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7 篇 法学
    • 5 篇 社会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篇 艺术学
    • 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 篇 美术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154 篇 义理之学
  • 14 篇 曾国藩
  • 10 篇 考据之学
  • 9 篇 经学
  • 8 篇 戴震
  • 8 篇 宋学
  • 6 篇 朱熹
  • 6 篇 经世之学
  • 6 篇 宋儒
  • 6 篇 理学
  • 5 篇 义理学
  • 5 篇 程朱理学
  • 5 篇 《周易》
  • 5 篇 学术思想
  • 4 篇 欧阳修
  • 4 篇 道教
  • 4 篇 考据
  • 4 篇 性理之学
  • 4 篇 经世致用
  • 4 篇 国际学术研讨会

机构

  • 10 篇 湖南大学
  • 7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5 篇 河北大学
  • 5 篇 中国道教协会
  • 5 篇 北京大学
  • 4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暨南大学
  • 3 篇 中山大学
  • 3 篇 湘潭大学
  • 2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2 篇 安徽大学
  • 2 篇 清华大学
  • 2 篇 四川大学
  • 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 篇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
  • 2 篇 聊城师范学院
  • 2 篇 中南大学
  • 1 篇 成都市蒲江县博物...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西南大学

作者

  • 7 篇 朱汉民
  • 6 篇 李养正
  • 5 篇 li yangzheng
  • 4 篇 陈来
  • 4 篇 王杰
  • 3 篇 杨翰卿
  • 2 篇 王智汪
  • 2 篇 王琦
  • 2 篇 zhu hanmin
  • 2 篇 唐兆梅
  • 2 篇 郭学信
  • 2 篇 张岱年
  • 2 篇 周桂钿
  • 2 篇 周之翔
  • 1 篇 陈瑜
  • 1 篇 左玉河
  • 1 篇 孙赫男
  • 1 篇 liang wei-xuan
  • 1 篇 薛飘飘
  • 1 篇 刘家和

语言

  • 15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义理之学"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儒家义理之学的探寻:读《儒家义理的历史衍化》
收藏 引用
云梦学刊 2025年 第1期46卷 30-31页
作者: 郭晓东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上海200433
2023年,朱汉民出版了《儒家义理的历史衍化》[1]一书,该书是作者多年来对儒家义理之学进行深入思考的论文结集。在该书中,朱汉民提出了若干值得注意且卓有见识的观点,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来源: 评论
义理之学——中国哲学原型简析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 第5期60卷 579-581页
作者: 朱汉民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湖南长沙410082
近百年"中国哲学"的建构过程,往往是以西方哲学解构中国义理之学的过程。但是,由于义理之学所依托的历史条件不同,故而在知识依据、思想旨趣、知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均有自己的传统内涵,而不同于西方哲学。强调中国义理之学的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戴震义理之学中的“尽实致知”思想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07年 第3期 36-41页
作者: 王杰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在戴震义理之学系统中,“性”是沟通和连接天道与人道系统的桥梁,这就为戴震“尽实致知”的认识论思想奠定了基础。作为自然客体的天道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道尽管有“性”为之沟通,但这种理论预设并没有论证和说明认知主体是如何接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戴震义理之学的历史评价及近代启蒙意义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03年 第2期 48-54页
作者: 王杰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北京100875
戴震在对经典考据及经典诠释的基础上建构了其义理之学的思想体系。从清中后期学界的评价中 ,可以看出其义理之学是中国传统思想向近代思想转化的重要桥梁 ,以及其具有的近代启蒙价值和意义。
来源: 评论
显学、子学与义理之学:宋代易学特点概述
收藏 引用
周易研究 2011年 第2期 25-33页
作者: 程刚 暨南大学中文系 广东广州510632
宋代是易学史上的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易学著作,易学成为经学研究中的显学。宋代理学家几乎都是借易学建立自己的理学体系,经学研究因而呈现出子学的特征。同时,在易学研究的象数与义理的两大方向中,义理之学成为宋代易学的主流。
来源: 评论
宋儒义理之学新诠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16年 第12期 42-49页
作者: 朱汉民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宋儒义理之学是一种独特的学术形态,代表了儒家义理之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义理之学并不等同于抽象道理的思辨、空虚德性的体悟,"义理"的本义就是探明"义"的应然道义与"理"的必然法则。宋儒从儒家经典中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十八世纪义理之学的确立与建构——以戴震思想为例的个案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2年 第4期6卷 39-44页
作者: 王杰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北京100875
戴震是我国18世纪学术巨擘和著名思想家。他在建构其义理之学思想体系时,始终坚持了两项基本原则,即“由训诂而推求义理”和“执义理而后能考核”。对戴震义理之学思想的解读,是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整个清代思想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章句之学义理之学——以朱熹《大学章句》与《经筵讲义》为例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 第5期39卷 71-75页
作者: 王琦 朱汉民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朱熹《大学章句》与《经筵讲义》均是对《大学》的经典诠释之作,但因教育对象不同,导致了两者在诠释目的、诠释体例、诠释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章句》是书生之学,故而采取了传统章句体,通过章句训诂引导学者,进而阐发义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道教义理之学的特征与亮点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 2011年 第7期 39-42页
作者: 李养正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义理之学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的内涵特质与表现特色。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吸吮中华民族的人文乳汁而产生发展。其义理之学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的内涵特质与表现特色。
来源: 评论
论戴震的义理之学
论戴震的义理之学
收藏 引用
作者: 王智汪 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戴震是乾嘉朴学中皖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学术探索中,从训诂入手寻求义理,从义理出发而强调“闻道”,把“志乎闻道”视为文字、音韵、训诂、考据的鹄的。按照这种方法,他通过对《孟子》中一些重要字词、概念的诠释,提出了自己从自然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