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哲学
    • 6 篇 哲学
  • 2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9 篇 五经臆说
  • 4 篇 王阳明
  • 4 篇 五经
  • 2 篇 常道
  • 2 篇 阳明
  • 2 篇 六经
  • 1 篇 古文献学
  • 1 篇 《诗集传》
  • 1 篇 阳明文化
  • 1 篇 《诗经》学
  • 1 篇 经典诠释
  • 1 篇 “淫诗”说
  • 1 篇 《诗经》
  • 1 篇 圣人之道
  • 1 篇 孔子删诗
  • 1 篇 王阳明思想
  • 1 篇 修行实践
  • 1 篇 钱德洪
  • 1 篇 天人合一
  • 1 篇 格物致知

机构

  • 2 篇 苏州大学
  • 2 篇 忠南大学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 篇 邢台学院
  • 1 篇 韩国阳明学会
  • 1 篇 宁波大红鹰学院
  • 1 篇 中国台湾高雄师范...

作者

  • 2 篇 蒋国保
  • 2 篇 李愚辰
  • 1 篇 陈志良
  • 1 篇 朱雷
  • 1 篇 邓凯
  • 1 篇 吴伯曜
  • 1 篇 阎秀芝
  • 1 篇 吕昂

语言

  • 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五经臆说"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王阳明的学诠释学——从《五经臆说》到“知行合一”的思想线索看
收藏 引用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5年 第1期10卷 24-35页
作者: 朱雷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
在龙场悟道后,阳明所写的首部著作是《五经臆说》。据阳明自述,此书后来已被他焚毁。钱德洪在阳明死后,从废稿中检得残篇十三条。有学者从《五经臆说》残篇中解读出阳明之后提出的一些思想命题,尤其是“知行合一”之说,这恐怕凿之过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五经注我——从《五经臆说十三篇》看王阳明天人合一观
收藏 引用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 第5期38卷 60-67页
作者: 吕昂 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210093
五经臆说》是王阳明在龙场之悟后将自己领悟的心学与五经一一疏解的作品,流传下来的《五经臆说十三篇》集中反映了他的天人合一思想。王阳明解《春秋》"元"表达的易简性与现实性,解《易》"贞"体现的生生性与不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阳明文化的当代传承与戏曲实践 以京剧《阳明悟道》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 2023年 第12期 66-68页
作者: 陈志良 邢台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
京剧《阳明悟道》以“龙场悟道”这一王阳明思想形成的转折性事件为中心,讲述了王阳明直言正谏,被贬贵州龙场之后,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领悟“圣人之道”的故事。王阳明的弟子钱德洪在《王阳明年谱》中记载此事:“因沉思圣人处此,更有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关于王阳明《五经臆说》的研究
收藏 引用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1期10卷 44-45页
作者: 李愚辰 忠南大学儒学研究所
王阳明的功夫论是建立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之上的,他的自我领会和"为圣"有密切的关系。与此相同龙场悟道也是从"圣人处此,更有何道"的"为圣"问题出发的,同时龙场悟道是典注释学的领会。王阳明在龙场悟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关于王阳明《五经臆说》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王学研究 2015年 第2期 123-126页
作者: 李愚辰 忠南大学儒学研究所 韩国阳明学会
王阳明的工夫论是建立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之上的,他的自我领悟和"为圣"有密切的关系。与此相同,龙场悟道也是从"圣人处此,更有何道"的"为圣"问题出发,同时龙场悟道是对典注释的领会。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王阳明古文献学思想发微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 2016年 第4期 85-91页
作者: 邓凯 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学院
王阳明古文献学思想颇具有"心解"之特色,他认为籍文献作为载道之具,在明道尽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作于龙场悟道后的《五经臆说》是阳明心解、体悟籍文献的典型案例。他并非否定对古人言语文义进行基本的训释与考证,而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王阳明学思想散论
收藏 引用
王学研究 2016年 第2期 3-18页
作者: 蒋国保 苏州大学哲学系
本文希望予阳明学思想以全面的阐述。先依次论述这几个问题:孔子删述"六"不曾增加一字、续亦未可尽非、"五经"是糟粕、"六"为记籍。然后就《五经臆说》十二条细致分析阳明儒家典诠释的独到见解与诠释方法,提出阳明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王阳明学思想散论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学 2015年 第10期 119-125,131页
作者: 蒋国保 阎秀芝 苏州大学哲学系 苏州大学中国哲学专业 苏州215006
本文希望予阳明学思想以全面的阐述。先依次论述这几个问题——孔子删述《六》不曾增加一字、续亦未可尽非、《五经》是糟粕、《六》为记籍;然后就《五经臆说》十二条细致分析阳明儒家典诠释的独到见解与诠释方法,提出阳明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王阳明的《诗》观
王阳明的《诗经》观
收藏 引用
第七届《诗》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 吴伯曜 中国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
前言身为一个"心学"的思想家,王阳明如何理解《诗》?明代官方学说的朱熹《诗》学是否曾影响到阳明的《诗》诠释?阳明的《诗》诠释反映出阳明的哪些想法?而阳明对《诗》一书抱持着什么看法?对《诗》学中诉讼纷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