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全球化社会中,由于人类语际交流日益频繁,翻译的功能与重要性也就更为突显,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本论文以汉语及法语为研究语言,从语言学层面、语际转换层面、介词词组到文本对应实例,研究探讨汉语与法语的差异及语言特性。世界上的语言依照语系的相同与否分为亲属语及非亲属语:亲属语间有同源关系,词汇与句法结构相似,因而语言的差异较小;非亲属语间则因没有同源关系,语言的差异较大。汉语与法语分属于汉藏语系及印欧语系,为非亲属语,两者在语言各个层面的差异极大,包括文字系统、词汇、语言形态、语序、词类与句子成份的对应关系等方面;然而,透过语际转换的方式,还是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在两者进行语际转换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汉、法语言及社会文化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尚需遵守一定的语际转换原则与规定,才能使译文既符合译语的使用习惯,也能忠实表达原语的语意。汉语与法语中都有介词词组,两者在组成成份上是一致的,即介词加名词或名词词组,且汉、法语介词词组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介词词组中的介词也都不能任意省略,其在语言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论文中比较了汉、法语介词词组,再透过对语际转换文本实例的分析,包括《灵山》(La montagne de l’âme)、《妻妾成群》(Épouses et concubines)、《脂肪球》(Boule de suif)、《异乡人》(L’Étranger)四个文本的原文本与译本,从词类转换、语义功能、位置对应这三方面探讨了汉、法语言交际时,法语介词词组在汉语中的对应问题,并由此归纳出汉、法语各自的语言特性。
本翻译项目选自When Things Fall Apart,该书由美国最受欢迎的冥想领先倡导者、藏传佛教老师Pema Ch(?)dr(?)n所著,书中运用大量故事和实例,结合佛学的思想,为冥想领域开启前瞻性心理治疗指导,能够为心理问题患者疏解困囿。本项目文本...
详细信息
本翻译项目选自When Things Fall Apart,该书由美国最受欢迎的冥想领先倡导者、藏传佛教老师Pema Ch(?)dr(?)n所著,书中运用大量故事和实例,结合佛学的思想,为冥想领域开启前瞻性心理治疗指导,能够为心理问题患者疏解困囿。
本项目文本为表达型文本,原文本中巧妙应用了大量的介词和介词词组,增加了词汇结构丰富度。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介词使用上的思维差异,英文中的介词和介词词组直译为汉语时,会出现行文不流畅、表达模糊等问题。因此,对其翻译方法进行系统性探讨有助于促进表达性文本中介词和介词词组汉译。
本翻译研究报告结合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从译者主体性视角出发,结合阐释学四个翻译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从语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该表达型文本中的介词和介词词组汉译进行译例分析,并总结得出常见的翻译方法。
研究发现,从词汇层面分析,When Things Fall Apart文本中大多采用省译、转译、顺译、反译法;在句子层面,大多采用语序调整、顺译、归化、划分法;在语篇层面,通常采用语序调整和综合译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能够使译文准确地传达出原文逻辑与含义,同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本研究报告总结出的翻译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运用乔治·斯坦纳地阐释学理论指导日后表达型文本中介词和介词词组的汉译实践。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