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3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7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6 篇 教育学
    • 26 篇 教育学
  • 15 篇 文学
    • 1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医学
    • 2 篇 中医学
    • 2 篇 中西医结合

主题

  • 73 篇 以动用法
  • 70 篇 意动用法
  • 50 篇 使动用法
  • 29 篇 实词
  • 24 篇 宾语
  • 14 篇 名物字
  • 14 篇 名词
  • 13 篇 古代汉语
  • 13 篇 形容词
  • 12 篇 古汉语
  • 12 篇 文言
  • 11 篇 词类活用
  • 11 篇 词性活用
  • 11 篇 文言文
  • 9 篇 谓语
  • 9 篇 现代汉语
  • 8 篇 词类
  • 8 篇 疑问代词
  • 8 篇 主语
  • 8 篇 询问代词

机构

  • 4 篇 陕西中医学院
  • 3 篇 中央电大
  • 2 篇 湖北中医学院
  • 1 篇 江西省南城县教师...
  • 1 篇 成都中医学院
  • 1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1 篇 古代汉语教研室
  • 1 篇 平湖中学
  • 1 篇 辽宁中医学院
  • 1 篇 山东临清市实验学...
  • 1 篇 六盘水师专中文科
  • 1 篇 黑龙江中医学院
  • 1 篇 广东省肇庆市高级...
  • 1 篇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
  • 1 篇 黑龙江牡丹江技师...
  • 1 篇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龙海市古县中学
  • 1 篇 科左中旗教育局教...
  • 1 篇 甘肃省兰州新区永...

作者

  • 3 篇 朱振家
  • 2 篇 张伯龄
  • 1 篇 zhou yu-xiu
  • 1 篇 鹿文萍
  • 1 篇 王丽丽
  • 1 篇 寇秀蓉
  • 1 篇 陈永良
  • 1 篇 王立山
  • 1 篇 张渊钊
  • 1 篇 程锡箴
  • 1 篇 薛凤奎
  • 1 篇 胡止犀
  • 1 篇 唐启运
  • 1 篇 沿炯伟
  • 1 篇 邹刚
  • 1 篇 徐登忠
  • 1 篇 于淮仁
  • 1 篇 汪贞干
  • 1 篇 付仲廉
  • 1 篇 廖荣娟

语言

  • 7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以动用法"
7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从古汉语中“……为……”句看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
收藏 引用
滨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 第2期 3-5页
作者: 张亦堂 蔡晓光
自“使动”和“意动”之说建立来,各家古代汉语著述无不讲到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但对两种用法的适用范围,看法并不一致。即使用法相同的一些例句,甚至同一个例句,有的认为是使动,有的认为是意动。如:“孟尝君客我。”(《战国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成语在古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 2017年 第5Z期 11-12页
作者: 廖荣娟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成语是一种固定短语,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深受人们的喜爱。成语语法与古汉语语法有相通之处,利用成语进行古汉语词语、句式及语法讲解,能简洁明了的例子讲清复杂难懂的知识,增加学生古汉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一、成语中的名词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医古文》备课札记十五则
收藏 引用
北京中医药 1993年 第5期 58-59页
作者: 陈永良 成都中医学院 610075
(1)5·13·3·(即五课,十三页,三行。下同。)此人之所无有而有无之时也:这正是人们有为无和无为有的时候。“无有”,有为无。“无”,……为无,动词意动用法。“有无”,无为有。“有”,……为有,动词意动用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今导古——古汉语使动、意动用法教学一得
收藏 引用
师范教育 1986年 第5期 23-23页
作者: 龙溪淼 江西省南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讲授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汉语常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采用“今导古”的方法,即由分析某些保留了古代汉语特点的现代词语入手,渐次讲述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内涵及其翻译格式,将有助于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先谈使动用法的教学。王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言实词活用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辨别
收藏 引用
四川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 第3期 104-108页
作者: 张伯龄
语言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同一个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往往有不同的语法功能。就文言实词的活用而论,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一般具有不同的活用性质。但是,有时候,有些语言结构,甲与乙貌似相同,实为两类,如不细心辨别,就会张冠李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现代汉语的意动句式
收藏 引用
求是学刊 1984年 第1期 20-25页
作者: 吕冀平
来源: 评论
关于古汉语的处动与拜动的用法
收藏 引用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 第3期 107-116页
作者: 赵礼
同异关系是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最普遍的关系。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看到它们相互联系的一面,而且要看到彼此区别的一面。事物的特殊性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区别事物。学习语言,同认识其他事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古代汉语词法和句法辅导材料
收藏 引用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 第2期 79-97页
作者: 时令
词法和句法是语法方面的两大内容。如何学习和掌握古汉语这些内容呢?下面仅就实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特殊的语序及一些句式的表示法等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一、实词的用法 古汉语实词区别于现代汉语的一些特殊用法,归纳起来,主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第三讲 实词活用和主要句式
收藏 引用
山东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 第2期 73-86页
作者: 林乐腾 丁贞渠 山东师院 辽宁大学
一、实词活用汉语也是“词有定类,类有定词”的,各类词自有其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但是,古代汉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把甲类实词当作乙类实词用,如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等等,使之临时具有乙类词的意义和特点,这就是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问题
收藏 引用
青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 第1期 52-60页
作者: 邹晓丽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一种较常见、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比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或转化)呈现更大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从理论上掌握它内在的规律,正确分辨这种语言现象,对我们读懂古书、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准备谈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