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30 篇 期刊文献
  • 40 篇 学位论文
  • 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7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11 篇 哲学
    • 210 篇 哲学
  • 29 篇 法学
    • 16 篇 法学
    • 7 篇 社会学
    • 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公安学
  • 14 篇 教育学
    • 13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8 篇 文学
    • 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新闻传播学
  • 6 篇 理学
    • 3 篇 数学
    • 1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4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2 篇 世界史
    • 1 篇 考古学
  • 4 篇 工学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3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277 篇 休谟问题
  • 24 篇 因果关系
  • 24 篇 归纳问题
  • 23 篇 归纳逻辑
  • 20 篇 价值
  • 18 篇 事实
  • 16 篇 康德
  • 16 篇 归纳推理
  • 14 篇 金岳霖
  • 13 篇 因果问题
  • 13 篇 归纳法
  • 13 篇 归纳原则
  • 10 篇 事实与价值
  • 10 篇 合理性
  • 9 篇 休谟
  • 8 篇 波普尔
  • 7 篇 价值判断
  • 6 篇 哲学家
  • 6 篇 归纳
  • 6 篇 普遍必然性

机构

  • 18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12 篇 南京大学
  • 7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7 篇 武汉大学
  • 6 篇 复旦大学
  • 6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6 篇 南开大学
  • 5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5 篇 东南大学
  • 5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5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5 篇 湘潭大学
  • 4 篇 西南大学
  • 4 篇 吉林大学
  • 4 篇 中国政法大学
  • 4 篇 厦门大学
  • 4 篇 山西大学
  • 4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3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3 篇 河北大学

作者

  • 16 篇 陈晓平
  • 4 篇 杨媛
  • 4 篇 刘建平
  • 3 篇 袁建新
  • 3 篇 王敬华
  • 3 篇 奚英芳
  • 3 篇 铁省林
  • 3 篇 李帅
  • 3 篇 安谧
  • 3 篇 li shuai
  • 3 篇 liu jian-ping
  • 3 篇 帅国文
  • 3 篇 颜青山
  • 3 篇 陈波
  • 2 篇 李大志
  • 2 篇 李勃
  • 2 篇 黄光华
  • 2 篇 顿新国
  • 2 篇 赵楠楠
  • 2 篇 马天俊

语言

  • 27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休谟问题"
27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休谟问题评析——兼评“归纳问题”与“因果问题”之争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2003年 第1期 20-26页
作者: 陈晓平 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所 所长510631
在哲学史上,对休谟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即把休谟问题理解为因果问题或归纳问题。本文重新审视休谟问题提出的论证过程,特别通过对休谟关于因果推理的附加条件的细致分析,表明对休谟问题的这两种理解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待休谟问题,二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休谟问题是知识接受问题
收藏 引用
南京社会科学 2005年 第6期 16-21页
作者: 顿新国 南京大学哲学系 博士生南京210093
休谟问题被学界以很不同的方式解读着。大多数人从逻辑的角度把休谟问题看作是归纳的合理性问题;有人把休谟问题看作是因果问题;甚至还有人从道德哲学的向度把它解读为“是”与“应该”问题。但历史脉络告诉我们:前休谟哲学家和逻辑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休谟问题与先验范畴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08年 第5期 79-84页
作者: 陈晓平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研究所
一、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把休谟问题与先验范畴联系起来的第一个人是康德,所以我们首先从康德谈起。
来源: 评论
休谟问题的解读与休谟法则的证伪——兼答马永侠、武宏志先生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2003年 第12期 62-68页
作者: 程仲棠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授广东广州510632
进入休谟的道德学体系就不难从休谟问题的黑箱中发现隐藏的体谟法则,即:不可能从“是”推出“应该”。但可以证明,存在着反映社会事实与价值关系的分析命题或语义公理,因而也存在着从“是”推出“应该”的有效推理,即休谟法则的反例,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休谟问题与形而上学——答陈波教授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2012年 第4期 45-53页
作者: 陈晓平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笔者就陈波教授所提的问题逐一进行回答,从而澄清如下几个观点:(1)休谟的怀疑论证是成立的和有深远意义的。(2)休谟哲学具有一种张力结构,而极端怀疑论是其中的一个要素。(3)否定一切先验知识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形而上学的可修正性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休谟问题研究述评
收藏 引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年 第3期24卷 26-30页
作者: 王刚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上海200444
休谟问题自提出以来,不少思想家从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兴趣和独特的理论视角来理解和阐述这一问题,形成了不同的解读模式和解决方案。休谟问题的解读模式主要有,在价值论或者道德哲学的维度把休谟问题解读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关系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休谟问题及其效应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04年 第5期 134-141页
作者: 铁省林 曲阜师范大学经法学院 山东曲阜273165
自从休谟提出休谟问题以来,如何理解和解决休谟问题向哲学家们提出了挑战。休谟问题休谟那里表现为因果问题,即因果联系的必然性问题休谟的因果问题直接引发了康德的哲学思考,被改造、转换为康德问题。在康德看来,包括因果范畴在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休谟问题的逻辑正解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5期 25-32,40页
作者: 熊明 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休谟问题所应具有的形式当为 :如何合理地辩护因果关系中涉及到的推理的必然性 ?从逻辑的角度 ,它可解读为如下“因果推理问题” :如何合理地辩护任何一个因果推理都满足下述必须性条件 :从其前提能够必然地得出其结论 ?由此 ,通过肯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休谟问题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3年 第2期 48-53页
作者: 郭良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本文试图对休谟问题的真正含义作出新的解释.作者认为,休谟并没有否定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也没有否定人对因果关系的推论;更没有否定人可以将因果知识运用于实践.休谟问题的实质是追问认识的可能性,是要为我们的因果观念寻求一个可靠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休谟问题的实践派解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3期44卷 39-46页
作者: 徐梦秋
休谟问题的实践派解徐梦秋以近代实验科学尤其是牛顿力学的辉煌成就为后盾,归纳法作为科学发现与证明的“新工具”,其有效性与合理性,似乎已无可置疑,但偏偏就有休漠这个不世出的哲学奇人给了它致命的一击。休漠对归纳的诘难,按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