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49 篇 期刊文献
  • 7 篇 会议
  • 4 篇 学位论文
  • 3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362 篇 电子文献
  • 1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8 篇 历史学
    • 112 篇 中国史
    • 1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世界史
  • 108 篇 教育学
    • 103 篇 教育学
    • 4 篇 体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69 篇 法学
    • 62 篇 政治学
    • 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篇 社会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38 篇 文学
    • 3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7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8 篇 管理学
    • 20 篇 工商管理
    • 10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5 篇 经济学
    • 15 篇 应用经济学
  • 13 篇 艺术学
    • 10 篇 美术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7 篇 哲学
    • 7 篇 哲学
  • 4 篇 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3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 1 篇 园艺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工学
    • 2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 篇 农业工程

主题

  • 363 篇 会试
  • 92 篇 乡试
  • 53 篇 科举考试
  • 40 篇 殿试
  • 27 篇 科举制度
  • 25 篇 清代
  • 24 篇 科举
  • 23 篇 进士
  • 22 篇 举人
  • 22 篇 状元
  • 17 篇 明代
  • 15 篇 考试
  • 12 篇 中国
  • 12 篇 清朝
  • 12 篇 院试
  • 10 篇 礼部
  • 10 篇 中央企业
  • 9 篇 考官
  • 8 篇 古代
  • 8 篇 翰林院

机构

  • 6 篇 北京求是联合管理...
  • 5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5 篇 安徽大学
  • 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
  • 4 篇 复旦大学
  • 4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4 篇 浙江大学
  • 3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3 篇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
  • 3 篇 河南大学
  • 3 篇 北京金自天正智能...
  • 3 篇 厦门大学
  • 2 篇 <上海国资>
  • 2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2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2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黑龙江大学
  • 2 篇 河北黄骅
  • 2 篇 郑州大学
  • 2 篇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

作者

  • 9 篇 林介宇
  • 6 篇 侯美珍
  • 6 篇 安林
  • 4 篇 李晓巧
  • 3 篇 刘海峰
  • 3 篇 阿来
  • 3 篇 侯美玲
  • 3 篇 刘超
  • 3 篇 黄明光
  • 3 篇 朱安远
  • 3 篇 汪维真
  • 3 篇 郭培贵
  • 2 篇 王晓明
  • 2 篇 王晓钟
  • 2 篇 郭洪业
  • 2 篇 徐征伟
  • 2 篇 吴仁安
  • 2 篇 毛鹏程
  • 2 篇 冯俭
  • 2 篇 顾祖年

语言

  • 36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会试"
363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零距离旁听,民主性参与,实践式宣传——徐汇区人大常委会试行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
收藏 引用
上海人大月刊 2016年 第1期 F0004-F0004页
作者: 毕信仁 徐汇区人大办
2015年,徐汇区人大常委会试行了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对这项制度的实施,徐家汇街道居民朱谨评价说:“这是区人大常委会的一项创新举措,能够让公民身临其境地了解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和履职过程,对推进公民民主化参政议政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座塔的告白
收藏 引用
岁月(原创) 2020年 第5期 81-83页
作者: 林汉筠 不详
豪门,旧时指位高权重又气势凌人的家族。明吏部尚书严嵩应该是当时豪门中的豪门。进人这样的豪门,真可谓一朝入豪门,一生享荣华。但在四百六十多年前,有这样一个东莞人三次拒绝权倾一方的严世蕃招婿,不愿进入臭名昭著的严家。这个人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明清科举考试的命题特征与阅卷标准
收藏 引用
写作 2020年 第6期19卷 14-21页
作者: 陈文新 潘志刚 武汉大学文学院 武汉大学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苏东坡书院)
明清时期,读书人一般需通过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才能成为进士。院试选拔生员,其主要依据是考生正场试卷的得分,兼顾考生平日声誉;考官评阅试卷与平日读文章有一些不容忽略的区别。院试重点考察应试者的天分和文字驾驭能力,出"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止阅初场?——明代科举考试后场论、策地位考辨
收藏 引用
史林 2019年 第3期 67-76,219页
作者: 耿勇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
[明代的科举考试,并非如前人所言,考官仅以首场经义来决定考生之去取,而对第二、三场论、策答卷略而不阅。其实,尽管首场经义的地位比较重要,但后场论、策也会影响去取与否和排名高低.并不是无足轻重的。一方面,从嘉靖年间开始,朝廷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藉題生議:明代士人對科考題文之評騭考論
收藏 引用
有凤初鸣年刊 2020年 第16期 235-253页
作者: 倪瑋均
明代科举考试为选拔台湾官员的重要方式,因此考官命题时需更加审慎,批改完试卷後,还需将各题中的优良作品印出,以为程文,供学子参考。这些科考题文,反映当时科举考试的真实样貌。在明人笔记中,或有出现考题、程文有所指涉的条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笔作刀,一文两命——曾李合谋的晚清第一折
收藏 引用
文史天地 2020年 第5期 62-65页
作者: 盛斯才 不详
晚清重臣李鸿章,少年时心高气傲,放言"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这位身高在一米八以上的男儿,在1845年进京会试落第,以年家子(其父李文安与曾国藩是同科进士)受业于翰林院侍讲学士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明代科举落第政策及其影响研究
明代科举落第政策及其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丁星渊 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明代科举落第政策是明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科举制度自确立后,落第率一直居高不下,会试落第率约为90%,乡试落第率约为96%,科考落第率为90%左右,随着时间推移,科举落第群体逐步扩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明政府立足落第矛盾并结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有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状元问题的若干史实澄清——兼与陈福季先生商榷(中)
收藏 引用
科技风 2019年 第6期 192-198页
作者: 朱安远 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 北京100070
颇具中国特色的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科举制始于隋唐而止于清末,历经约1300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主要是官吏)的一种方法。科举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有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状元问题的若干史实澄清——兼与陈福季先生商榷(下)
收藏 引用
科技风 2019年 第7期 194-198,215页
作者: 朱安远 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 北京100070
颇具中国特色的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科举制始于隋唐而止于清末,历经约1300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主要是官吏)的一种方法。科举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悲观和乐观
收藏 引用
财新周刊 2021年 第33期 116-116页
作者: 杨葵 不详
给快递小哥打电话催件,彩铃是一首歌:“每一天都是新的征程,今天的我和昨天不同,年轻的心要勇敢上路,踏平坎坷看见天边彩虹。”朝气蓬勃,积极乐观。一位老师曾说,有时他给朋友打电话,对话要结束时,他就会试着想,也许这是最后一次和这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