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9 篇 期刊文献
  • 6 篇 学位论文
  • 4 篇 会议
  • 1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12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2 篇 哲学
    • 42 篇 哲学
  • 24 篇 法学
    • 14 篇 民族学
    • 5 篇 社会学
    • 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8 篇 文学
    • 1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6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2 篇 教育学
    • 9 篇 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0 篇 艺术学
    • 7 篇 美术学
    • 3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7 篇 历史学
    • 6 篇 中国史
    • 2 篇 考古学
    • 1 篇 世界史
  • 7 篇 工学
    • 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理学
    • 5 篇 生态学
    • 1 篇 生物学
  • 4 篇 管理学
    • 3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农学
    • 2 篇 林学

主题

  • 120 篇 传统信仰
  • 5 篇 民间信仰
  • 4 篇 基督教
  • 4 篇 中国传统文化
  • 4 篇 民俗文化
  • 3 篇 现代性
  • 3 篇 中国人
  • 3 篇 佛教信仰
  • 3 篇 佛教
  • 3 篇 信仰危机
  • 3 篇 传统文化
  • 2 篇 信仰重构
  • 2 篇 妙心寺
  • 2 篇 藏族
  • 2 篇 信仰佛教
  • 2 篇 福寺
  • 2 篇 道教文化
  • 2 篇 民族凝聚力
  • 2 篇 《古兰经》
  • 2 篇 和谐社会

机构

  • 3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2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2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2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2 篇 东南大学
  • 2 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2 篇 南宁师范大学
  • 2 篇 北京联合大学
  • 2 篇 河南师范大学
  • 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
  • 2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 篇 苏州科技学院
  • 1 篇 广西艺术学院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1 篇 中国佛教协会
  • 1 篇 国家宗教事务局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西宁广播电视台新...
  • 1 篇 西安文理学院

作者

  • 3 篇 李向平
  • 2 篇 徐新意
  • 2 篇 房若愚
  • 2 篇 马晓荣
  • 2 篇 童家洲
  • 2 篇 吴乔
  • 2 篇 黄春和
  • 1 篇 吴巍巍
  • 1 篇 葛宇宁
  • 1 篇 桂涛
  • 1 篇 陈职棋
  • 1 篇 peter prokosch
  • 1 篇 喇明英
  • 1 篇 宋晔
  • 1 篇 王钦法
  • 1 篇 刘志军
  • 1 篇 chun-hsu pan
  • 1 篇 伊斯哈格·马彦虎
  • 1 篇 李炜玮
  • 1 篇 体恒

语言

  • 12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传统信仰"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道教与四灵崇拜
收藏 引用
中国道教 1994年 第4期 28-31页
作者: 丁常云
道教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它所崇拜的神与中国传统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对星辰的崇拜,其中宇宙天体二十八宿中的东方七宿神演为青龙,西方七宿神演为白虎,南方七宿神演为朱雀,北方七宿神演为玄武(真武大帝),成为道教崇拜的“四灵”尊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藏传佛教的祖师像
收藏 引用
收藏家 2001年 第8期 32-35页
作者: 黄春和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此后一直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而发展。千百年来,它在继承印度密教艺术的基础上,不断融人西藏本土的传统信仰和民族审美情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其中,造像种类繁多、形象复杂多变是最为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可与现代化通融的佛教文化
收藏 引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 第5期 72-74页
作者: 李向平
佛教文化是根植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土壤里的一种价值创造,它至今尚活在当代社会及你我他的心中。所以,在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及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等问题时,切不可忽略了佛教文化这一重要传统。最近一个时期,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护生 慎放生——当代佛教界放生乱象之思考
收藏 引用
法音 2015年 第4期 9-13页
作者: 刘元春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放生,是从佛教戒杀衍生的佛教传统信仰活动之一,彰显着众生平等的理念和大慈大悲的情怀,进而成为佛教护生的一种修行方式,历来备受社会尊重与赞扬。《梵网经》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玉雕艺术的传统内涵与当代价值
收藏 引用
人民论坛 2016年 第16期 34-35页
作者: 王俊懿
非常荣幸能以中国玉雕艺术家身份参加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艺盛会!十分激动与感慨!回想从懵懂少年时结缘宝玉石艺术领域,至今已过去26个年头,虽专研的年限远不及在座各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但也算参与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玉文化伟大复兴的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推动新时代道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国道教 2014年 第6期 8-9页
作者: 马飚 全国政协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道教是人类古老文明和传统信仰之一。她深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滋长于华夏大地,汇聚了东方智慧,展现了中国特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道教与儒家文化互补,与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泰山碧霞祠 打造原汁原味的全真道场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 2014年 第8期 80-83页
作者: 胡绍皆 郭歌 《中国宗教》编辑部
来到泰山的人,一定不会错过矗立于泰山之巅的碧霞祠。因为,这座隐现于山巅云际的天上宫阙,把我们的民族精神与传统信仰生动地融合在了一起。千百年来,碧霞祠沐风栉雨,传承不歇。如今,它正以返本开新的姿态,书写着新的传承,在促进自身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域环境对冥婚现象的影响研究——以山西省洪洞县为例
地域环境对冥婚现象的影响研究——以山西省洪洞县为例
收藏 引用
作者: 马晓荣 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冥婚是一种民间习俗,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至今犹存。社会不断发展,历史文明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冥婚作为传统社会文化现象的一部分,却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域环境对冥婚文化现象影响研究 ——以山西省洪洞县为例
地域环境对冥婚文化现象影响研究 ——以山西省洪洞县为例
收藏 引用
作者: 马晓荣 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冥婚是一种民间习俗,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至今犹存。社会不断发展,历史文明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冥婚作为传统社会文化现象的一部分,却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个社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徽州古道文化线路研究
徽州古道文化线路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马寅集 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徽州古道广义上指古徽州府境内以及由徽州府境内通向外围的所有石板山路,狭义上专指徽饶古道。本文主要探讨广义上的徽州古道,对所有可称之为徽州古道的石板山路的历史与现状做了梳理,对处于其文化空间中的文化符号进行了考察,并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