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ANET中,通信节点的移动会造成端到端通信路由的时常中断.传统TCP协议只有拥塞控制机制,对由于节点移动造成的数据包传输丢失和超时也作为拥塞处理,使得端到端传输性能低下.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跨层设计思想,将传输控制与链路稳定性路由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链路生存时间概率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 based on probability of link residual lifetime,简称TCP-PLRT).该协议通过在路由稳定时跨层收集路由层链路生存时间概率信息来实现对端到端连接稳定性的认知,并针对路由不稳定、路由中断、路由恢复,分别制定了路由切换、数据存储转发、ACK再确认三大机制.这使得TCP-PLRT协议具有对由移动造成的路由中断进行提前预判和有效处理的能力.仿真结果表明,TCP-PLRT协议能够极大地减小由节点移动带来的端到端传输性能的下降,减少分组重传,提高端到端的吞吐量.
随着网络应用及业务的不断发展,用户和运营商不仅要求光网络能够提供巨大的带宽资源,而且能够动态地分配网络资源。由于光交换能够有效满足上述要求,它已经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众多的光交换模式中,光突发交换(Optical Burst Switching,OBS)充分地结合了光的高速传输能力和电的快速处理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对尚未成熟的光器件的依赖。同时,OBS的交换粒度适中,能够有效地支持突发业务。所以,OBS被认为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光交换架构。而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互联网中占主导地位的传输层协议,目前超过90%的业务都由TCP支持。因此,研究如何将TCP与OBS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网络理论和组网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文针对TCP over OBS网络,分别从网络模型、业务支持以及能量消耗等几方面展开讨论,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n 1.提出了分析TCP与OBS相互作用的参数--窗口数据丢失率,该参数将TCP与OBS两层的参量有效地统一在一起,用于研究和判断TCP over OBS网络的性能特征。基于窗口数据丢失率,建立了TCP over OBS网络理论模型,理论和仿真分析结果相吻合。\n 2.提出了面向流、基于TCP窗口的动态数据封装算法。通过动态跟踪TCP窗口的变化,实现根据网络状态动态地更新OBS层的封装周期。该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全局同步丢失和延迟损伤等问题,并能够有效提高TCP吞吐量和降低网络时延。在信令机制研究方面,对OBS层重传信令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多重重传阈值”用于改善OBS层的重传性能;提出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基于路由跳数的丢包策略,以提高总体网络性能。\n 3.通过理论研究和网络仿真,综合分析了TCP与OBS两层参量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特征,发现TCP窗口是限制网络性能提高的瓶颈因素。提出了TCP窗口自适应模型及优化策略,用于对业务进行有效支持。该优化策略为不同的网络环境选择最优的TCP窗口给出了依据,从而能够获得相应网络环境下的最优TCP吞吐量。\n 4.针对TCP over OBS网络的能耗问题,利用商用的Cisco CRS-1路由器的功能子模块和相关数据,搭建了基于突发交换模式的绿色交换节点原型,建立了突发交换节点的能耗模型。通过与分组交换节点比较,发现突发交换在核心节点的能耗降低了约50%,所以突发交换有望成为绿色网络的选择之一。
提出一种基于IP的超微蜂窝系统中BSSMAP(BSS Mobile Application Part)信令和话音的传输控制协议———BSTP(BSSMAP Simplified Transport Protocol).采用基于BSTP的传输系统,可以实现在无路由、交换式IP网络上简便、高效地传输话音业务...
详细信息
提出一种基于IP的超微蜂窝系统中BSSMAP(BSS Mobile Application Part)信令和话音的传输控制协议———BSTP(BSSMAP Simplified Transport Protocol).采用基于BSTP的传输系统,可以实现在无路由、交换式IP网络上简便、高效地传输话音业务.相对于传统SS7系统的SC-CP(Signa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和IP电话系统的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BSTP协议更易于实现,并可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系统成本.仿真分析和实际系统的话音业务试验结果均表明,BSTP协议及其传输架构是有效可行的.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