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文学
    • 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8 篇 使动宾语
  • 5 篇 不及物动词
  • 5 篇 现代汉语
  • 3 篇 受事宾语
  • 3 篇 古汉语
  • 3 篇 左传
  • 3 篇 直接宾语
  • 3 篇 间接宾语
  • 3 篇 带宾语
  • 3 篇 使动用法
  • 2 篇 及物动词
  • 2 篇 状态动词
  • 2 篇 句子
  • 2 篇 述宾结构
  • 2 篇 方位词
  • 2 篇 双宾语句
  • 2 篇 动宾式
  • 2 篇 补语
  • 2 篇 双宾语
  • 2 篇 古代汉语

机构

  • 2 篇 北京广播学院
  • 1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1 篇 青岛农业大学
  • 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 篇 中共黑龙江省阿城...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

作者

  • 2 篇 李佐丰
  • 2 篇 张军
  • 2 篇 王述峰
  • 1 篇 赵伯义
  • 1 篇 王力
  • 1 篇 王长汉
  • 1 篇 张传忠
  • 1 篇 邢欣
  • 1 篇 黄晓琴
  • 1 篇 谢书鹂
  • 1 篇 刘宗邦
  • 1 篇 吴道勤
  • 1 篇 柴俊秀
  • 1 篇 姚振武
  • 1 篇 张建中
  • 1 篇 谢质彬
  • 1 篇 丁修志

语言

  • 1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使动宾语"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看“饮”带使动宾语用法的演变
收藏 引用
文学教育(中) 2016年 第3期 68-69页
作者: 柴俊秀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在《史记》中,“饮”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是很复杂.但我们知道一个字的意义和用法远离了复杂,并不意味着这个字就没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对《史记》中“饮”字进行排比归纳之后,发现“饮”(入声)带使动宾语宾语指称对象有人和物的不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试论动结式的三种宾语
收藏 引用
汉语学报 2006年 第3期 69-72页
作者: 黄晓琴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100875
本文将动结式所带的宾语分为使动、受事、形式宾语三类,指出成为动结式宾语的基本条件是宾语和补语之间必须构成他动或使动语义关系,最低合格条件是客观上存在宾语和补语的搭配形式(尽管二者没有语义上的指向关系)。
来源: 评论
论古代汉语的使动双宾语
收藏 引用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1年 第1期16卷 5-8页
作者: 赵伯义 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河北石家庄050091
本文在大量占有材料基础上进行类比分析,以多视角对古代汉语的使动双宾语结构进行考察,从使动双宾语的涵义入手,依次说明使动双宾语内部的结构关系,其使动宾语与支配语的构成及这种独特的双宾语结构的特征,从而划清它与相近语法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言实词》评介
收藏 引用
语文研究 1999年 第1期 49-52页
作者: 姚振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一般地说,《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是从句法、虚词、实词三个方面展开的。实词研究主要表现在有关词类问题的几次大讨论中,讨论的主要是汉语有没有词类以及如何划分词类等基本问题,所谓词类也主要是指名、动、形等大类。至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的治学经验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 1999年 第7期 28-30页
作者: 王力
作者简介]王力,字了一,北京自修大学顾问,广西博白岐山坡村人。26岁考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受业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一年后毕业,赴法国巴黎大学专攻实验语音学,1932年获文学博士后回国。先后任教于清华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古代汉语教学中的使动与活用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1996年 第2期 151-154页
作者: 李佐丰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00024
教古代汉语就要谈活用,谈活用就要讲使动。讲使动时,学生常提出一个问题:"老师,什么是不及物动词?"应该说,只要把使动讲作活用,这便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是因为,可以构成使动是不及物动词的基本功能,而不是活用。当把不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动词研究方法上的突破─—评《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
收藏 引用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5年 第2期 68-73页
作者: 邢欣
动词研究方法上的突破─—评《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邢欣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领域里,动词一直是语法学家长期不懈地探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特别是近年来,动词研究更趋深入和填密,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次类确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马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先秦的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1994年 第4期 287-296页
作者: 李佐丰 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 100024
最早提出古代汉语中动词可以区分为及物和不及物两类的是马建忠。马氏区分这两类动词的标准是能否带止词(受事宾语):不及物动词不带止词,但可以带转词(表示处所、对象、原因等的宾语),及物动词可以带止词。后人大体沿袭了马氏的观点,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古汉语方位词用如动词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 第6期19卷 100-103页
作者: 张军 王述峰
方位词作为名词的一个小类,在句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起体词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古今汉语都是相同的,但在古汉语中方位词与其他名词一样常常活用为动词。古汉语方位词用如动词的现象极为复杂,它既可以单独充当谓语,又可以构成述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史记》的使动用法和“使”“令”兼语式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 第4期26卷 33-41页
作者: 张建中
本文对《史记》中兼语式和使动用法两类句子运用分类统计方法作了穷尽描写,并采用“转换生成”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基本语义关系为“A使BC”的深层结构生成两类不同表层结构的条件,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当C项成分单一时,基本上可以采用任何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