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意义]探讨学科整体和子学科之间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内在关系及学科学术影响力水平对该关系的影响,揭示学科论文的学术影响规律。[方法/过程]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下载物理学18个子学科高质量学术论文的使用次数和被引频次,...
详细信息
[目的/意义]探讨学科整体和子学科之间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内在关系及学科学术影响力水平对该关系的影响,揭示学科论文的学术影响规律。[方法/过程]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下载物理学18个子学科高质量学术论文的使用次数和被引频次,比较学科整体和子学科之间使用和被引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探究学科学术影响力对使用和被引数据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学科整体使用次数和被引频次之间呈现中度相关r=0.557,子学科相关系数在0.185~0.862之间,89%的子学科使用次数和被引频次之间呈现出中高度相关性;学科整体相关系数较子学科相关性弱,在微观层面,使用次数仍表现出有序的状态,仅有极少数子学科呈现出局部无序分布;定义了学科学术影响力水平的两个决定因素,学术影响力深度因子和广度因子,并验证了学科学术影响力与使用次数和被引频次相关性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目的/意义]论文质量主要包括引文影响力和传播速度两个方面,探讨高质量论文引文影响力指标(被引次数)和传播速度指标(使用次数)在论文、期刊、学科、时间水平的分布特征,可以为科技论文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收集2011-2015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再生医学"领域的文献,根据二八定律将使用次数≥18的论文纳入数据集1,被引次数≥12次的论文纳入数据集2,抽取2个数据集中的交集论文作为高质量论文。对这部分论文在不同年份、期刊和学科中的使用和被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论](1)高质量论文的使用次数与被引次数的相关系数为0.643;(2)发表时间越早,高质量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次数的相关系数越高;(3)高质量论文的使用次数和被引次数在期刊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93;(4)高质量论文的使用次数和被引次数在学科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972。不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高质量论文的使用次数与被引次数的相关系数在论文、期刊、学科和时间水平呈中等以上相关性,这有利于该领域新发表论文的早期评价。
【目的】研究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以判断使用次数是否可作为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Wo S)新推出的"文献级别用量指标",对《中国天然药物》高使用和高被引论文的使用次数和被引频...
详细信息
【目的】研究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以判断使用次数是否可作为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Wo S)新推出的"文献级别用量指标",对《中国天然药物》高使用和高被引论文的使用次数和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研究整合替代医学学科论文使用次数对被引频次的表征意义。【结果】被引频次、使用次数及使用次数(180天)三者之间互相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014年和2015年高使用论文获得高引用,表明期刊可以利用论文发表2年内的使用次数预测其未来是否高被引;年代越久的高被引文献,也可能带来后续使用次数的二次提高。【结论】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研究未能形成定论,时间跨度的选择可能是造成矛盾结果的主要原因。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峰值出现时间不同,但二者呈正相关,使用次数可作为论文影响力早期评价的客观指标。
采用聚丙烯餐盒专用粒料,利用热重技术分别以5,10,15和20 K/min的升温速率,测得聚丙烯在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曲线。通过Kissinger法和Freeman-Carroll法进行热分解动力学处理,得出指前因子A约为7.98×1012 min^(-1),表观活化能Ea约为147.71 k J·mol^(-1),反应级数n为1.5。并由指前因子A、表观活化能Ea和反应级数n推算聚丙烯餐盒在微波炉中的使用次数约为6.3×10~3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