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 篇 哲学
    • 13 篇 哲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16 篇 修行实践
  • 3 篇 教理
  • 3 篇 思想体系
  • 2 篇 道教文化
  • 2 篇 念佛
  • 2 篇 字面意思
  • 2 篇 净土宗
  • 2 篇 天台宗
  • 2 篇 蒋维乔
  • 2 篇 精神
  • 1 篇 物质欲望
  • 1 篇 修行方式
  • 1 篇 书学观
  • 1 篇 民族主义
  • 1 篇 行为
  • 1 篇 苏非
  • 1 篇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 篇 共相
  • 1 篇 董其昌
  • 1 篇 佛法

机构

  • 2 篇 西北政法大学
  • 1 篇 宁夏大学
  • 1 篇 天津大学
  • 1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1 篇 四川大学
  • 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 篇 华侨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
  • 1 篇 西北民族大学
  • 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 篇 南京艺术学院

作者

  • 2 篇 何杰峰
  • 1 篇 赵菲
  • 1 篇 伦伟
  • 1 篇 朱雷
  • 1 篇 黄海德
  • 1 篇 李坤燊
  • 1 篇 杨光文
  • 1 篇 赵俊勇
  • 1 篇 zhu lei
  • 1 篇 蔡红艳
  • 1 篇 方立天
  • 1 篇 八力广喜
  • 1 篇 郭敬庭
  • 1 篇 卓新平
  • 1 篇 liu fan
  • 1 篇 刘凡
  • 1 篇 yang guangwen
  • 1 篇 he jiefeng

语言

  • 1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修行实践"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工珠·云丹嘉措的修行实践思想
收藏 引用
中国佛学 2019年 第2期 249-257页
作者: 何杰峰 西北政法大学民族宗教研究院
工珠 云丹嘉措是近代康区藏传佛教“利美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其所编著的《五巨宝藏》之一《知识总汇》中,对于“止”“观”的概念内涵,在修行方式、禅修经验等方面阐释了他在修行实践上的理解,这为日渐固化的藏传佛教思想传承及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宁玛派觉姆的修行实践——以甘南曲宗宁玛寺为例
收藏 引用
宗教人类学 2024年 第1期 35-49,I0005页
作者: 刘凡 西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
甘南藏族自治州曲宗宁玛寺觉姆在寺院的修持仪式以及日常生活中,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尊崇并践行宗教教义。她们将修行实践视作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身体力行追求心灵的归宿和解放。
来源: 评论
试论札勒那措朗大师修行实践思想
收藏 引用
中国佛学 2018年 第2期 277-285页
作者: 何杰峰 西北政法大学民族宗教研究院
藏传佛教竹巴噶举派大成就者札勒那措朗大师在对大手印教法认识基础上,对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大手印”、“灌顶”以及“中有”修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梳理,这些阐述与表达丰富了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修行实践内容,圆融了噶举派的修行实践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王阳明的经学诠释学——从《五经臆说》到“知行合一”的思想线索看
收藏 引用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5年 第1期10卷 24-35页
作者: 朱雷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
在龙场悟道后,阳明所写的首部著作是《五经臆说》。据阳明自述,此书后来已被他焚毁。钱德洪在阳明死后,从废稿中检得残篇十三条。有学者从《五经臆说》残篇中解读出阳明之后提出的一些思想命题,尤其是“知行合一”之说,这恐怕凿之过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刘一明的修心养性思想及其现代思考——以《神室八法》为例
收藏 引用
宗教学研究 2004年 第4期 31-37页
作者: 杨光文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道教内丹学是道教文化中的瑰宝,它以道家哲学为宇宙观,吸收了儒释修炼理论的精华,总结了自古以来的修炼方术,形成了一套以人体科学为核心的修道思想体系。内丹学家们在长期的修行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转化升华人的生命能量,达成人的生命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道教文化与民族精神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 2013年 第9期 60-61页
作者: 黄海德 华侨大学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宗教教义与修行实践,在中国社会传承了数千年,对民族文化的多个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道教是在中华大地上孕育产生的惟一本土宗教。上世纪闻一多先生撰有《道教的精神》一文,认为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教演天台 行归净土”四分期说初探
收藏 引用
法音 2017年 第3期 17-23页
作者: 赵俊勇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教演天台.行归净土”这八个字的字面意思就是:教理阐释依据天台宗的思想体系,而修行实践则以净土宗的称名念佛为依归。这八个字最早出现.是在蒋维乔居士为谛闲法师写的像赞里。原文是:“巍巍大师,乘愿再来。行归净土,教演天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略论“苦行”
收藏 引用
法音 2007年 第9期 22-28页
作者: 赵菲
苦行及类似苦行的修行实践,是凸显于多数宗教中的独特共相。笔者对此题的兴趣.其一是来源于相信苦行如同冰山一角,向下挖掘.可以探见遵苦行为救赎的宗教,其教理主旨的概貌。因为,对于任一宗教来说,整部的教理无论玄奥芜杂至何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谈“空”说“有”话佛理
收藏 引用
法音 2013年 第6期 4-8页
作者: 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大家好!很高兴来此作这场佛教学术交流活动。今天和诸位交流佛法研究心得的题目是《谈"空"说"有"话佛理》。因为在座诸位都有一定的佛学基础,所以就讲讲佛教义理的核心的问题,即"空""有"及其关系,以及如何指导修行实践的问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关于中观派菩提心的考察
收藏 引用
佛学研究 2024年 第1期 68-72页
作者: [日]八力广喜 李坤燊(译) 不详 北京外国语大学
菩提心是大乘佛教重要思想之一,也是中观派实践佛道的根本内容。本文主要考察早期和中期中观派关于菩提心的理解,包括其概念和定义。特别讨论了中期中观派的两位论师清辨和月称在菩提心理解上存在的差异问题,最后指出清辨对菩提心的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