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动态观察铁剂治疗有效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者全血细胞计数、铁代谢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更精准的把握铁剂治疗疗效监测提供有益的帮助。方法:收集2016年6月1日~2020年9月1日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门诊接诊的230例规律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性别、年龄、全血细胞计数及铁代谢指标,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对230例IDA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长5个月,观察铁剂治疗后IDA患者全血细胞计数、铁代谢指标参数变化的规律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临床治疗及疗效监测的指导意义。结果:1.入组临床资料完整的IDA患者共计230例,男52例,女178例,中位年龄为44岁(14~93岁);病因分析中,女性以月经量增多(47.19%)、子宫肌瘤(9.55%)、慢性胃炎(4.49%)常见,男性以消化性溃疡(28.85%)、痔疮(19.23%)、消化道恶性肿瘤(9.62%)常见;IDA患者易合并血小板及白细胞的异常,表现为血小板升高和白细胞降低分别有84例(36.52%)和52例(22.17%)。***患者治疗前后全血细胞计数及铁代谢指标变化:2.1全血细胞计数变化规律:本课题研究发现,除白细胞计数(5.54±2.13*10^9/L vs 5.73±1.71*10^9/L,P>0.05)外,其余指标均在治疗后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治疗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CV)、血小板计数低于治疗前(P<0.05)。2.2铁代谢指标变化规律:治疗后血清铁、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总铁结合力、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3.动态观察IDA患者治疗过程中全血细胞计数变化:3.1红细胞参数:当铁剂治疗有效时,红细胞各项参数恢复正常的顺序为: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3.2IDA伴血小板增多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在一个月内恢复到正常值,二个月内降到最低,其后血小板计数虽然缓慢上升,但变化趋势不明显,没有明显的差别。***-CV及血小板参数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4.1RDW-CV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健康对照组RDW-CV与血红蛋白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铁代谢指标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IDA组RDW-CV与血红蛋白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铁代谢指标均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平均红细胞体积是RDW-CV的独立影响因素。4.2IDA伴血小板增多患者血小板计数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血小板计数与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r=-0.469,P<0.05;r=-0.400,P<0.05),与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提示缺铁越严重,血小板计数越高。结论:1.观察IDA患者铁剂治疗前后全血细胞计数及铁代谢指标能反应铁剂治疗疗效的精准程度。2.动态随访IDA患者治疗过程中全血细胞计数及部分初诊时伴血小板增多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其红细胞参数和血小板计数恢复有其先后的规律性。3.初诊时RDW-CV及血小板计数有其各自独立的负相关影响因素:其中,影响血小板计数的重要铁代谢指标是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影响RDW-CV的重要指标是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平均红细胞体积。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