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体受到严重打击后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心率和呼吸加快等症状和体征时.临床多诊断为脓毒血症或败血症。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发现这类病人共同的特征性变化是血浆中炎症介质增多,而细菌感染并非必要条件【1】。基于上述原因.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急救医学会(ACCP/SCCM)在芝加哥召开的联合会议上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的概念.并于第2年在Critical Care Med上发表。这个概念的提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由此也推动了学科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炎症认识的扩展,近年来对一些疾病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认识到创伤性休克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皮肤移植的排异现象、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的基本病理属于炎症。随着研究方法的增加,
1 概述 传统观点认为,感染到一定程度势必产生全身性反应,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与机体各种反应发生了直接联系。因此,长期以来,与感染相关的名词定义不清,常互换使用,易于混淆。同时,对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
详细信息
1 概述 传统观点认为,感染到一定程度势必产生全身性反应,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与机体各种反应发生了直接联系。因此,长期以来,与感染相关的名词定义不清,常互换使用,易于混淆。同时,对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SOF或MOF)的发生,亦多注重于细菌或其毒素的直接作用,而忽略了严重创伤等多种非感染性因素的作用。而且MOF过分强调器官衰竭标准使诊断偏晚,不利于衰竭前的早期预警和治疗。大量研究表明,包括创伤、感染、休克等在内的各种外科应激的转归,不仅与始发打击因素强度有关。亦与机体对打击的反应强度有关。从不同致病因素对机体的直接损害到MOF的发生,存在着一条共同途径和一动态的连续体,即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据此,1991年8月在芝加哥召开的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和危重病医学会(America college chest physicians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ACCP/SCCM)联席会议上,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a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新概念。同时建议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mction syndrome,MODS)这一动态概念取代MOF,并取消'败血症'这一名词。2 SIRS相关概念的更新和发展2.1 感染(Infection) 指微生物侵入体内,并在体内定植、生长和繁植,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产生炎症病灶。但不伴有全身炎症反应。旨在说明一种微生物源性,与微生物存在有关,但无宿主反应的临床过程和现象。称为微生物移生(colonization)。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