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53 篇 期刊文献
  • 9 篇 会议
  • 1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报纸
  • 1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26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9 篇 历史学
    • 98 篇 中国史
    • 3 篇 世界史
    • 2 篇 考古学
  • 42 篇 文学
    • 4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38 篇 教育学
    • 33 篇 教育学
    • 4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35 篇 法学
    • 15 篇 社会学
    • 12 篇 政治学
    • 10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21 篇 哲学
    • 21 篇 哲学
  • 10 篇 管理学
    • 8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工商管理
  • 8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理论经济学
  • 4 篇 工学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理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畜牧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主题

  • 265 篇 公孙弘
  • 78 篇 汉武帝
  • 55 篇 董仲舒
  • 27 篇 司马迁
  • 21 篇 独尊儒术
  • 18 篇 《史记》
  • 17 篇 御史大夫
  • 14 篇 汲黯
  • 13 篇 史记
  • 13 篇 丞相
  • 12 篇 儒学
  • 12 篇 《汉书》
  • 11 篇 《春秋》
  • 11 篇 司马相如
  • 9 篇 汉武帝时期
  • 8 篇 汉书
  • 8 篇 主父偃
  • 7 篇 武帝
  • 7 篇 后汉书
  • 7 篇 孟尝君

机构

  • 7 篇 山东大学
  • 6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5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4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郑州大学
  • 2 篇 北京语言大学
  • 2 篇 湖北大学
  • 2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2 篇 广西民族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汽车商业评论》
  • 1 篇 南京市委党校
  • 1 篇 山东师大
  • 1 篇 贵州日报社
  • 1 篇 开封师院历史系
  • 1 篇 解放军西安通信学...
  • 1 篇 中共江苏省射阳县...
  • 1 篇 广东湛江师范学院
  • 1 篇 复旦大学

作者

  • 6 篇 周桂钿
  • 5 篇 孟祥海
  • 3 篇 范学辉
  • 3 篇 石江川
  • 3 篇 宋艳萍
  • 3 篇 孟祥才
  • 2 篇 刘学洙
  • 2 篇 汪朗
  • 2 篇 张凤山
  • 2 篇 袁德良
  • 2 篇 高远
  • 2 篇 施丁
  • 2 篇 张鸣
  • 2 篇 黄朴民
  • 2 篇 徐浩诚
  • 2 篇 刘立祥
  • 2 篇 李国荣
  • 2 篇 金克木
  • 2 篇 韦春喜
  • 2 篇 汪郎

语言

  • 26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公孙弘"
26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公孙弘与《举贤良文学对策》若干问题的考察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 2019年 第6期 14-28页
作者: 韦春喜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公孙弘被武帝由太常下第擢为举首,是因为其《举贤良文学对策》释“术”为“智”,论述了“术”与儒学诸范畴的关系,使统治者对权术的政治、心理需求获得了一种理论正义;把儒家义理融入汉代法治之中,促成了律法儒学化。该文深受齐地文化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公孙弘:儒学中兴的健将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1993年 第1期 61-70+53页
作者: 马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引言在儒学发展史上,西汉武帝时代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儒家学说正是在这个时刻由先秦诸子之一的在野学派,完成其思想体系的重建,登上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宝座,至少在形式
来源: 评论
公孙弘政治思想评议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09年 第3期 89-95页
作者: 袁德良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西汉前期,中国官僚帝制趋于成熟。在政治体制转型的同时,士大夫的思想和行为也随之变化。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公孙弘正是士大夫转型的代表:他以儒术缘饰文法,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帝制政治,成为从战国"处士横议"到帝制时代儒雅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公孙弘:从拙朴铮臣到官场“老油条”的嬗变
收藏 引用
领导科学 2015年 第11期 39-41页
作者: 刘立祥 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字季,茁川国薛县(今山东寿光)人,汉武帝朝丞相。读《汉书·公孙弘传》,掩卷沉思,公孙弘由拙朴刚直的铮臣向官场“老油条”的嬗变,颇为耐人寻味。
来源: 评论
公孙弘与汉代国家政权模式的转换——兼论其为学与从政的儒者角色变化
收藏 引用
学术交流 2011年 第11期 63-66页
作者: 唐国军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 南宁530006
公孙弘的为学与从政具有典型的适应时代特色。其学之杂,体现了汉代政治指导思想上自陆贾向刘邦提出"因世而权行"以来的一贯特色;其政治行为之诈与个人行为之端的相互矛盾,既体现了汉武帝政治外儒内法的本质特色,也体现了儒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思想史视野中的公孙弘
收藏 引用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2期 65-70,126页
作者: 袁德良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 100871
西汉前期,中国官僚帝制趋于成熟,在政治体制转型的同时,士大夫的政治思想和行为也随之变化,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公孙弘正是士大夫转型的代表。他以儒术缘饰文法,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帝制政治,成为从战国"处士横议"到帝制时代儒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公孙弘——儒术独尊的实际倡导者与践行者
收藏 引用
兰台世界 2012年 第15期 45-46页
作者: 李金玉 新乡学院历史系
自东汉以来,董仲舒长期被认为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首倡者。真正大力倡导儒术独尊并影响着汉武帝实行的是当时身为丞相的另外一个儒家代表人物公孙弘
来源: 评论
公孙弘看汉初儒墨的融合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1996年 第1期 32-37页
作者: 孟祥才 范学辉 山东大学历史学
自觉融合其它诸家学说之长,做到广采博收、兼容并包,而又有所取舍、发挥运用,是汉代儒学能够取得理论上的优势并取得独尊地位的重要原因。其著名者如陆贾纳黄老无为之说入儒,贾谊颇采法家之术入儒,董仲舒援阴阳五行入儒等已久为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评公孙弘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2期 12-14页
作者: 宋艳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公孙弘是中国历史上以布衣封侯拜相的第一人。居相位时,上书请立太学,为博士置弟子员。还确立了公羊学的相对独尊地位,在中国儒学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孙弘在其仕途中,有曲意阿上、投机钻营之嫌,但这些都是封建专制制度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公孙季功即公孙弘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08年 第4期 13-18页
作者: 黄觉弘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 江苏南京210097
公孙季功即公孙弘,季功乃公孙弘之字。刘敞所见本《史记.平津侯列传》载公孙弘之字当作"季功",后世之本乃转写去"功"字。与公孙季功连称之"董生",就是指董仲舒。公孙弘、董仲舒与夏无且的交游,当在文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