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24 篇 期刊文献
  • 161 篇 学位论文
  • 11 篇 会议
  • 1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696 篇 电子文献
  • 1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40 篇 文学
    • 47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6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7 篇 新闻传播学
  • 139 篇 法学
    • 115 篇 社会学
    • 17 篇 民族学
    • 5 篇 政治学
    • 4 篇 法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公安学
  • 55 篇 教育学
    • 54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25 篇 艺术学
    • 1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8 篇 美术学
    • 3 篇 艺术学理论
    • 3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2 篇 历史学
    • 19 篇 中国史
    • 7 篇 考古学
    • 1 篇 世界史
  • 12 篇 管理学
    • 6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9 篇 哲学
    • 9 篇 哲学
  • 9 篇 工学
    • 2 篇 建筑学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6 篇 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1 篇 系统科学
  • 4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2 篇 中医学

主题

  • 697 篇 共时
  • 408 篇 历时
  • 38 篇 语法化
  • 24 篇 词汇化
  • 24 篇 现代汉语
  • 19 篇 语言
  • 15 篇 语义
  • 12 篇 索绪尔
  • 11 篇 认知
  • 10 篇 主观化
  • 9 篇 比较
  • 9 篇 语料库
  • 8 篇 句法
  • 8 篇 动态
  • 8 篇 词义
  • 8 篇 演变
  • 8 篇 语义场
  • 7 篇 汉语
  • 7 篇 语义特征
  • 7 篇 历时性

机构

  • 4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6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2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2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9 篇 西南大学
  • 9 篇 四川大学
  • 9 篇 黑龙江大学
  • 9 篇 北京大学
  • 8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8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8 篇 浙江大学
  • 7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6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6 篇 河北大学
  • 6 篇 北京语言大学
  • 6 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6 篇 武汉大学
  • 6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5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5 篇 延边大学

作者

  • 4 篇 李仕春
  • 4 篇 王伟
  • 4 篇 卢小群
  • 3 篇 刁晏斌
  • 3 篇 高玉兰
  • 3 篇 周一农
  • 3 篇 崔山佳
  • 3 篇 朱玉宾
  • 3 篇 郑萦
  • 3 篇 王琴
  • 2 篇 孙鹏飞
  • 2 篇 潘国英
  • 2 篇 刘敏
  • 2 篇 褚艳
  • 2 篇 张玲玲
  • 2 篇 朱新军
  • 2 篇 cui shan-jia
  • 2 篇 徐芳
  • 2 篇 易军
  • 2 篇 ming-chu chen

语言

  • 694 篇 中文
  • 2 篇 日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共时"
69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共时空间、意义互动与文学公共性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 2012年 第5期 37-44页
作者: 王伟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踏进文学研究领域以来,南帆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八十年代多种多样的“新观念”产生风行之时,他经常以严谨的姿态敏锐地指出其粗糙与缺漏;而九十年代学院派的“学术化”唱主角之日,他的研究又以思想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共时性的城市空间:从表征到体验——《海上传奇》的空间叙事策略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12年 第7期 106-109页
作者: 张燕梅 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纪录片《海上传奇》一反影像叙事对时间逻辑的倚重,以空间性的并置结构全片,将表征者和体验者还原在共时性的城市空间中,通过画内与画外、自我与他者的叙事设置,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意义的开放性,为纪录片无限趋近真实开辟了新的叙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共时点和历时链——关于语言变异问题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1990年 第6期 94-97页
作者: 冯广艺 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
共时和历时这一对语言学范畴是瑞士著名语言学家德·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来的。作为研究语言的方法,在对待语言变异这个问题上,是仅从共时或历时方面出发,还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
来源: 评论
共时平面上的现代汉语词缀“老”
收藏 引用
语言研究 2002年 第S1期22卷 124-128页
作者: 王海英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湖北武汉430074
本文主要是对共时平面上的现代汉语词缀“老”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按照虚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四大类,每一类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词汇意义的丧失与否、语义色彩的有无。2、虚化程度的高低。3、自身的封闭固定或者开放临时性。
来源: 评论
论郭沫若诗歌的共时撼心效应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 第5期13卷 43-47,75页
作者: 夏爵蓉
五十年前周扬在庆祝郭沫若五十寿辰时充满敬意地写道:“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以称得起伟大的诗人。他是伟大的‘五四’启蒙时代的诗歌方面的代表者,新中国的预言人。他的《女神》称得起第一部伟大诗集。它是号角,是战鼓,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共时性哲学空间中的中国与世界——反思30年来我国的现代外国哲学研究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08年 第11期 70-79页
作者: 江怡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The paper analyses the history of the studies of contemporary foreign philosophy in China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in terms of conceptual *** is divided with six parts,each of which focuses on different dimensions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共时词典释义中的历时视角
收藏 引用
辞书研究 2009年 第6期 12-20,111页
作者: 于屏方 杜家利 鲁东大学汉语辞书研究中心 烟台264025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烟台264025
一般认为:共时词典描写的是语言系统的横截面,无须考虑语言在历时维度上的纵向发展。本文认为:在历时演变过程中,义位意义的继承性对共时平面词典释义的精确性可能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义位语义负载量的增减以及义位中某一意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白同体/诗文互征:共时形态的对话结构——《狂人日记》复调艺术新论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19年 第5期 76-84页
作者: 裴争 季红真 枣庄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
谨以此文献给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1918年4月,周树人以"掘心自食"的勇气,完成惊世骇俗的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同年5月15日四卷五号的《新青年》月刊上,开始了他以鲁迅的形象参与新文化运动的生涯。
来源: 评论
梭磨话共时语流音变研究
收藏 引用
民族语文 2006年 第5期 30-35页
作者: 严木初 四川省汶川县凤州路7号阿坝师专预科部 623000
本文主要讨论嘉戎语梭磨话辅音、元音及其声调在语流中的音变情况,包括辅音和元音音素的弱化、脱落、同化、异化等音变现象。
来源: 评论
历时与共时中“时”之追问——索绪尔的“时间”解读
收藏 引用
外语学刊 2014年 第2期 7-11页
作者: 叶起昌 赵新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100044
围绕着索绪尔理论中的"时间"是多重异质还是单一同质的问题,我们认为,索绪尔没有创立新的时间概念,而是秉承体现为芝诺运动悖论之三的古希腊传统,但索绪尔并非破解而是应用此悖论,即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之间的辩证关系构成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