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 篇 历史学
    • 1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 10 篇 艺术学
    • 10 篇 美术学

主题

  • 11 篇 内容总录
  • 2 篇 摩崖造像
  • 2 篇 窟龛形制
  • 2 篇 八峰崖石窟
  • 1 篇 道教石窟
  • 1 篇 榆林窟壁画
  • 1 篇 敦煌研究院
  • 1 篇 雷神洞石窟
  • 1 篇 副研究馆员
  • 1 篇 类型与分期
  • 1 篇 新样本
  • 1 篇 壁画
  • 1 篇 苟王寨摩崖造像
  • 1 篇 平天仙姑
  • 1 篇 明代
  • 1 篇 中小型石窟
  • 1 篇 中心柱窟
  • 1 篇 唐代
  • 1 篇 文物出版社
  • 1 篇 出版发行

机构

  • 5 篇 西华师范大学
  • 3 篇 兰州大学
  • 1 篇 四川省营山县文物...
  • 1 篇 内江市市中区文物...
  • 1 篇 东南大学
  • 1 篇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
  • 1 篇 大足石刻研究院
  • 1 篇 阆中市文物管理所
  • 1 篇 民乐县博物馆

作者

  • 3 篇 符永利
  • 2 篇 蒋晓春
  • 2 篇 jiang xiaochun
  • 2 篇 王百岁
  • 2 篇 张婷
  • 2 篇 wang baisui
  • 1 篇 郑勇德
  • 1 篇 焦成
  • 1 篇 杨洋
  • 1 篇 ding detian
  • 1 篇 yang yang
  • 1 篇 wu hongjian
  • 1 篇 陈培丽
  • 1 篇 杨华
  • 1 篇 zheng yongde
  • 1 篇 李慧国
  • 1 篇 mi defang
  • 1 篇 邵磊
  • 1 篇 刘富立
  • 1 篇 米德昉

语言

  • 1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内容总录"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甘肃省民乐县童子寺石窟内容总录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 2016年 第3期 17-25页
作者: 丁得天 焦成 兰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20 民乐县博物馆 甘肃民乐734500
甘肃省民乐县童子寺石窟分南北二区,现存石窟9座,大致呈南北走向,坐东朝西,主要洞窟为3座中心柱窟。童子寺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北朝、清代曾有营修,现存有壁画、题记及部分道教题材造像。
来源: 评论
营山县太蓬山石窟内容总录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 2010年 第1期 39-50,131页
作者: 蒋晓春 伍洪建 邵磊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南充637009 四川省营山县文物管理所 四川营山638100
四川省营山县太蓬山有龛窟104座,造像1476身,主要集中于透明崖、东门、南门一带,开凿时代主要是唐代和宋代,清代也有零星开凿。龛窟形制多为摩崖小龛,也有个别石窟和剔地浮雕,造像题材丰富,部分龛窟有题记。
来源: 评论
八峰崖石窟内容总录新编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 2014年 第5期 29-34页
作者: 王百岁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20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学院 甘肃成县742500
陇南八峰崖石窟的创始年代尚存争议,但经综合分析可以认为,石窟始凿于北魏时期,唐、宋、元、明、清各代继续开凿或重修、重塑、重绘。窟龛、建筑、造像皆因地制宜,地方特色明显。各窟皆为平面纵或横长方形窟,窟顶多不规则。现存14窟,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甘肃民乐上天乐石窟内容总录
收藏 引用
华夏考古 2020年 第5期 10-24,F0002,F0003页
作者: 李慧国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南京市211189
民乐县上天乐石窟又名“朝阳洞”,始建于明末清初,是河西走廊一处罕见的道教石窟,现存洞窟17个,造像全无,仅存壁画、题记:壁画以道教题材为主,其中的《朝元图》《百子图》与《敕封平天仙姑圣迹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来源: 评论
陇南八峰崖石窟内容总录
收藏 引用
敦煌学辑刊 2005年 第4期4卷 88-91页
作者: 王百岁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20
本文主要对八峰崖石窟的各窟龛内容诸如塑像、壁画及石碑等进行了全面考察,整理为石窟内容总录
来源: 评论
四川阆中雷神洞石窟内容总录
收藏 引用
石窟寺研究 2013年 第1期 1-8,409-410页
作者: 蒋晓春 符永利 杨洋 郑勇德 刘富立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南充市637009 阆中市文物管理所 阆中市637400
四川阆中雷神洞现有龛窟3个,造像36身,开凿于云台山山腰崖壁,时代为唐代。龛窟形制主要为外方内圆拱形双层窟,造像题材为佛教。其中,1号、2号窟保存较好,3号窟毁坏严重,造像无存。
来源: 评论
中小型石窟内容总录编写的"新样本"——《安岳石窟内容总录》评介
大足石刻研究
收藏 引用
大足石刻研究 2024年 第2期 110-116页
作者: 米德昉 陈培丽 大足石刻研究院 重庆 462360
四川安岳石窟是我国石窟寺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调查工作开展还远远不够,无法展示和体现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安岳石窟内容总录》的出版极大地改善了这一局面.从学术史的角度看,这部内容总录在田野调查方法、编写体例、成果刊发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四川洪雅县苟王寨摩崖造像内容总录
收藏 引用
长江文明 2019年 第2期 41-62页
作者: 符永利 张婷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巴蜀石窟寺研究所
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的苟王寨摩崖造像,可分为A、B两区,现存造像24龛91尊,碑刻题记17则,形制以摩崖中型龛为主,基本开凿于明代,题材主要有三佛、阿弥陀佛、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十八罗汉、孔雀明王、十殿阎王、真武大帝、文昌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四川内江翔龙山摩崖造像内容总录
石窟寺研究
收藏 引用
石窟寺研究 2021年 第2期 1-2+253-254+3-76页
作者: 符永利 张婷 杨华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巴蜀石窟寺研究所 内江市市中区文物管理所
位于四川省内江市的翔龙山摩崖造像,可分为千手观音、龙池两区,现存造像80龛739尊,碑刻题记43则,形制以摩崖中型龛为主,始凿于中晚唐时期,题材主要有观音与地藏、弥勒大佛、千手观音、毗沙门天王、地狱变、观无量寿经变等,开凿延续时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四川眉山丈六院摩崖造像调查与研究
四川眉山丈六院摩崖造像调查与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周南西 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丈六院摩崖造像位于眉山地区,始凿于唐,延至明清,现存大小龛窟共计116龛,造像共存700多尊,摩崖题刻共15处,造像内容丰富,特征鲜明,具有重要的历史、宗教、艺术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整理出详实的内容总录作为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