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来愈多证据显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迁的相关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暖化的速率愈显重要,由於耕作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受土壤性质、气象、耕作制度、作物种类、田间管理品种特性等影响,有监於此,许多国家针对重要品项采用方法三(Tier 3)以实测或模式进行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其中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模式是广为使用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模拟模型之一,本研究目的在於利用本土的水稻、大豆与落花生田间观测数据进行模式的校正与测试,水稻的田间试验於111年二期作与112年一期进行,包含惯行的湛水处理与节水栽培处理两个处理,从整地到种植期间以密闭罩法监测甲烷排放量。大豆与落花生田间试验进行於112年春作,包含0、40、80 kg N ha-1等三种施氮处理,种植期间进行生育调查并以密闭罩法监测氧化亚氮排放量。水稻试验结果显示,二期作的甲烷排放量较一期作高,节水栽培处理可减少两个期作33-35%甲烷排放量,比较DNDC模式模拟与实测的甲烷排放量,可观察到模式能够表现不同期作、水分管理对於水田甲烷释出的影响,但也发现一期作高估而二期作低估的现象。DNDC模式能够反应不同氮投入量对於大豆与落花生产量的影响,田间氧化亚氮观测结果显示主要的峰值发生於施肥或灌溉後,DNDC模式可以显示灌溉与氮投入对於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