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98 篇 期刊文献
  • 131 篇 学位论文
  • 50 篇 会议
  • 4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2,08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55 篇 文学
    • 1,07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60 篇 新闻传播学
    • 19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491 篇 艺术学
    • 197 篇 美术学
    • 19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61 篇 艺术学理论
    • 38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7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66 篇 法学
    • 126 篇 社会学
    • 21 篇 民族学
    • 1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6 篇 法学
    • 3 篇 政治学
    • 2 篇 公安学
  • 158 篇 教育学
    • 152 篇 教育学
    • 4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72 篇 哲学
    • 71 篇 哲学
  • 63 篇 历史学
    • 54 篇 中国史
    • 10 篇 考古学
    • 2 篇 世界史
  • 24 篇 工学
    • 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8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8 篇 建筑学
    • 7 篇 软件工程
  • 24 篇 管理学
    • 11 篇 公共管理
    • 9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6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4 篇 理学
  • 2 篇 农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2,083 篇 创作主体
  • 121 篇 文学创作
  • 120 篇 作家
  • 79 篇 接受主体
  • 78 篇 作品
  • 77 篇 文学作品
  • 75 篇 艺术家
  • 70 篇 艺术创作
  • 60 篇 文艺创作
  • 57 篇 艺术形象
  • 45 篇 现实主义
  • 43 篇 创作客体
  • 41 篇 文学
  • 40 篇 艺术作品
  • 40 篇 小说创作
  • 39 篇 创作过程
  • 39 篇 审美主体
  • 38 篇 诗歌创作
  • 37 篇 中国
  • 35 篇 网络文学

机构

  • 23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20 篇 南京大学
  • 17 篇 武汉大学
  • 16 篇 山东大学
  • 15 篇 复旦大学
  • 1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4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4 篇 苏州大学
  • 13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13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13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12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1 篇 西北大学
  • 11 篇 辽宁大学
  • 10 篇 北京广播学院
  • 10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10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10 篇 浙江大学
  • 9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9 篇 安徽大学

作者

  • 26 篇 洪治纲
  • 12 篇 邵桂兰
  • 11 篇 王建高
  • 9 篇 艾斐
  • 9 篇 李天道
  • 7 篇 蔡毅
  • 7 篇 陈咏芹
  • 7 篇 张晶
  • 6 篇 周国清
  • 6 篇 王立
  • 6 篇 峻冰
  • 5 篇 刘秀梅
  • 5 篇 王向峰
  • 5 篇 朱德发
  • 5 篇 梁沛好
  • 5 篇 叶纪彬
  • 5 篇 张颂
  • 4 篇 方维保
  • 4 篇 杨星映
  • 4 篇 李宗刚

语言

  • 2,082 篇 中文
  • 1 篇 日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创作主体"
208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创作主体问题琐谈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1年 第1期 35-39页
作者: 刘玉山
文学主体性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学这种特殊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思想和幻想、内容和形式的广阔天地,创作主体在这种精神劳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文学主体性问题是有意义的。过去在一段时间里,“左”的文艺指导思想束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创作主体性的失落
收藏 引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4年 第5期8卷 91-94页
作者: 崔振椿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创作主体性的失落崔振椿(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新写实主义,作为我国八十年代中后期涌现出来的一种文学现象,是一批青年作家探索、试验、创造的过程中生产的新品种,它截取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某些方面,又大胆借鉴,吸收了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创作主体的精神转换──考察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种思路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1998年 第5期 61-67页
作者: 陈美兰 武汉大学中文系
中国文学近二十年的演化过程是创作主体精神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带来了文学新的精神内涵和新的艺术风貌,为文学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开阔的、充满历史动感的精神空间。
来源: 评论
创作主体、行为主体与存在主体——论鲁迅对汉语新文学的多面体贡献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2013年 第3期 180-187页
作者: 朱寿桐 澳门大学中文系
鲁迅作为文学创作主体,通过他深刻而独特的小说和散文作品,直接为新文学的成果建设和文体设计、语言策略设计做出了基础性的、决定性的贡献,使得汉语新文学能够从与传统文学的断裂中,以及与世界文学的相对关系中自立自强,独树一帜。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创作主体的情感与水墨人物画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09年 第6期 142-143页
作者: 李春锋 渤海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情感是人因外界刺激所产生出的喜欢、悲伤、愤怒、恐惧、爱慕、厌恶等心理反应。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创作主体的情感被人为地转移,经艺术家的创作活动,物化为高尚的人文图式并唤醒人们丰富的想象。艺术家将人的情感融入画境,用笔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创作主体的自我尊重与影像表达形式的探讨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 2007年 第4期 119-121页
作者: 孙承健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级博士生***
对于艺术电影,就其绝对划分标准来说或许难以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并不是否认艺术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客观存在,而是因为艺术电影与其他商业化影片之间确实存在着某些无法割裂的重合和交叠。我们可以就某一部影片的属性特征来商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创作主体的需求意识
收藏 引用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 第6期12卷 46-50页
作者: 周秀萍
创作主体与客体,作家与社会生活交互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强调社会生活对作家创作活动的决定性作用,但也并不忽视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自身的能动作用。实际上,在具体的创作活动中,我们也很难将二者截然分开。本文只是为了论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东北抗日文学的历史背景与创作主体构成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2015年 第7期 147-153页
作者: 张中良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200240
以往关于中国抗战文学的价值估量明显不足,关于东北抗日文学的叙述尤其薄弱,低估了东北抗日文学的长期性、整体性与重要性。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东北抗日斗争的认识不到位。其实,"九一八"事变中,并非所有的中国军队都无条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创作主体的生命体验:生命长度与生命深度——王充闾作品赏析
收藏 引用
芒种 2012年 第15期 48-50页
作者: 吴玉杰 辽宁大学文学院
新世纪的历史文化散文告别20世纪90年代的"众声喧哗",而成为个别"痴迷者"坚守的永远的阵地。王充闾是"痴迷者"之一。他把深切的生命体验融入到历史文化散文创作,在哀叹生命华彩绽放与陨落的同时获得超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创作主体的没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 2010年 第4期26卷 246-247页
作者: 杨雨佳 榆林学院艺术系 陕西榆林719000
民间剪纸艺术与民俗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极大地丰富着农民的生活。但是社会的变革,一方面使得传统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农民剪纸的动机也发生了变化,剪纸成为他们的谋生手段,从而使得他们丧失民间剪纸艺术创作主体的身份;再加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