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货币形态趋于数字化,数字货币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数字货币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支付思路,私人数字货币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私人数字货币存在缺乏价值支持、价格波动剧烈等问题,多被用于投机活动,成为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甚至给国际货币体系、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带来风险。为了巩固主权货币的地位,防范化解私人数字货币的不利影响和冲击,各国中央银行积极探索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即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央行数字货币是经济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与传统货币相比,央行数字货币的安全性更高、交易速度更快以及交易成本更低。我国明确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央行数字货币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产生影响?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文章以央行数字货币为研究对象,利用DSGE模型来分析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
研究发现:第一,面对一个单位的货币政策冲击时,实施央行数字货币之后的产出、通货膨胀、就业和有效资本存量变化幅度更大。央行数字货币加强了货币政策对以上经济变量的影响力度,提升了货币政策效应。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央行数字货币放大了货币政策对宏观变量的影响程度。第二,面对不利事件带来的负向外生冲击,实施央行数字货币会放大产出、通货膨胀、就业和有效资本存量的波动,相比之下,消费和投资受到负向技术冲击的变化更小,此时经济体更能熨平消费和投资的波动。第三,进一步分析表明,与泰勒规则相比,数量规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仍然较为明显,使用泰勒规则货币政策能够更好地调控经济体中的通货膨胀。
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积极拓展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深化其对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提升作用,借助央行数字货币的信息优势来解决货币政策导机制梗阻、逆周期调控困难等难题。第二,拓宽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与应用,加强消费者与投资者对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第三,尽快完善央行数字货币的立法与监管工作。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将央行数字货币引入到-模型中,从理论上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通过影响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从而影响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第二,引入央行数字货币的方式不同。改变家庭部门对货币的偏好系数和需求弹性,模拟实施央行数字货币的情况。第三,考虑了数量型和价格型两种货币政策规则下,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丰富了相关实证研究。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