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学位论文
  • 3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2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7 篇 历史学
    • 16 篇 考古学
    • 1 篇 世界史
  • 10 篇 理学
    • 8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地质学
    • 1 篇 生态学
  • 2 篇 工学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题

  • 22 篇 勒瓦娄哇技术
  • 5 篇 石制品
  • 5 篇 旧石器时代中期
  • 4 篇 旧石器时代
  • 3 篇 旧石器时代晚期
  • 3 篇 尼安德特人
  • 2 篇 阿舍利文化
  • 2 篇 石核分类
  • 2 篇 石核
  • 2 篇 加权有向图
  • 2 篇 金斯太洞穴
  • 2 篇 旧石器时代早期
  • 2 篇 石器工业
  • 2 篇 石叶技术
  • 2 篇 技术分析
  • 2 篇 旧石器
  • 1 篇 莫斯特文化
  • 1 篇 发展阶段
  • 1 篇 剥片
  • 1 篇 古人类

机构

  • 4 篇 北京大学
  • 4 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 3 篇 吉林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
  • 2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1 篇 中国科学院人类演...
  • 1 篇 南安普顿大学
  • 1 篇 国防大学
  • 1 篇 鄂尔多斯市文物考...
  • 1 篇 伦敦大学
  • 1 篇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
  • 1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1 篇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
  • 1 篇 贵州省六盘水市地...
  • 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 篇 武汉大学
  • 1 篇 西北大学
  • 1 篇 中山大学
  • 1 篇 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

  • 2 篇 高星
  • 2 篇 王春雪
  • 2 篇 高雅
  • 2 篇 gao xing
  • 2 篇 李锋
  • 2 篇 侯亚梅
  • 2 篇 li feng
  • 1 篇 qiao qian
  • 1 篇 hou yamei
  • 1 篇 曲彤丽
  • 1 篇 智慧
  • 1 篇 liu yang
  • 1 篇 han yishen
  • 1 篇 guo jialong
  • 1 篇 bao lei
  • 1 篇 李昱龙
  • 1 篇 谭培阳
  • 1 篇 付慧
  • 1 篇 乔倩
  • 1 篇 仝广

语言

  • 2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勒瓦娄哇技术"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勒瓦娄哇技术”源流管窥
收藏 引用
考古 2015年 第2期 71-78页
作者: 陈宥成 曲彤丽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北京市100871
勒瓦娄哇技术(Levallois technology)是人类演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重要发明,其最为经典的作品是从预制石核上剥取的龟背状的石片(Levallois flake)和三角形的尖状器(Levallois point)。在旧大陆西方,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的剥片模式与技术组合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5年 第1期44卷 1-13页
作者: 王潇玉 高星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安710127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勒瓦娄哇技术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性技术之一,其特点是通过预制石核来生产特定的石片产品。早年中国发现的勒瓦娄哇技术产品较少,所以对于此类技术的研究有限。本文重点介绍勒瓦娄哇技术的概念、产品及其剥片模式的具体特点,回顾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D石核的自动分类算法图像处理与应用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25年 第2期42卷 248-255页
作者: 高雅 陈哲扬 付慧 汪国平 唐世华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 北京100083 南安普顿大学考古系 英国南安普顿SO171BF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 北京100871 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84
考古学者对2D石核剥片面进行目测分类具有主观性,不能产生标准的、一致的分类结果,故提出并实现一个可自动分类2D石核的算法(2D Levallois Core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LCAC2D)。计算机进行石核分类的难点在于,如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贵州观音洞遗址石制品剥片技术辨析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0年 第1期39卷 1-11页
作者: 李锋 李英华 高星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 北京100044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武汉43007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近期,英国杂志《自然》(Nature)发表了对贵州观音洞遗址1964-1973年出土石制品的再研究结果,认为该遗址石制品中存在系统的勒瓦娄哇技术;新的光释光测年显示遗址主文化层距今17-8万年。据此,该文作者认为观音洞遗址的石制品组合代表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石核线图的石核自动分类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
基于石核线图的勒瓦娄哇石核自动分类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
收藏 引用
作者: 高雅 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石核常作为打制石器研究的首选参照物,对于揭示古人类对原料的利用程度、思维认知等具有重要研究作用。在欧洲旧石器时代十分盛行的(Levallois)石核可能是古人类有计划性地预制石核技术的开始,是工业技术与古人类思维复杂程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再论石叶的定义、方法与技术
收藏 引用
北方文物 2020年 第5期 29-35页
作者: 郭家龙 彭菲 乔倩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750001 不详
石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石片。尝试回顾学术界对于石叶的定义,认为将石叶定义简化为长宽比2∶1的特殊石片是一种有区分度、便利于实际操作的客观分类标准,但这一名称不应包括技术和方法内涵。在研究石制品组合时,对于石叶的生产方法、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器工业及其文化意义
收藏 引用
考古学报 2022年 第4期 423-440页
作者: 刘扬 侯亚梅 包蕾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广州510275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100044 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鄂尔多斯017010
目次一遗址概况二石器工业三文化比较四结语鄂尔多斯高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重要地区,在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该地区萨拉乌苏和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揭开了中国旧石器考古的序幕。两处遗址具有重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内蒙古金斯太洞穴遗址发掘简报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10年 第1期29卷 15-32页
作者: 王晓琨 魏坚 陈全家 汤卓炜 王春雪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北京100872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长春13001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人类演化实验室 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
2000—2001年间,金斯太洞穴遗址先后经历了两次发掘,面积约80m2,发掘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和大量动物化石。洞穴地层堆积厚达6m以上,可划分为8层。第3层以下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文化层。遗址经过14C测年,旧石器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盘县大洞的石器工业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1997年 第3期16卷 171-192页
作者: 黄慰文 侯亚梅 斯信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贵州省六盘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本文从层位及埋藏状况、原料、分类、技术特征和与邻近地区同期文化对比等几个方面对盘县大洞遗址1990—1993年出土和采集的石制品进行描述。另外。
来源: 评论
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初论
收藏 引用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4期33卷 47-56页
作者: 刘学堂 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 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领域,关注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学者很少。近年来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至少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东西方人群就有了来往。西方的勒瓦娄哇技术东传和中国北方东谷坨石器技术的西传,拉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序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