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 篇 法学
    • 8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社会学
  • 7 篇 哲学
    • 7 篇 哲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6 篇 化理论为德性
  • 6 篇 冯契
  • 6 篇 化理论为方法
  • 5 篇 理想人格
  • 2 篇 科学信仰
  • 2 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2 篇 广义认识论
  • 1 篇 新境界
  • 1 篇 人格
  • 1 篇 钟南山
  • 1 篇 智慧
  • 1 篇 毛泽东
  • 1 篇 教书育人
  • 1 篇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 1 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1 篇 马克思主义
  • 1 篇 转识成智
  • 1 篇 理论价值
  • 1 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1 篇 比较

机构

  • 5 篇 东华大学
  • 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 篇 湘潭大学
  • 1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广西师范学院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矿业大学
  • 1 篇 武汉大学

作者

  • 5 篇 贺善侃
  • 1 篇 李润洲
  • 1 篇 郑凯利
  • 1 篇 王华生
  • 1 篇 余源培
  • 1 篇 wang xinjian
  • 1 篇 武娟
  • 1 篇 chi zhongjun
  • 1 篇 崔现花
  • 1 篇 刘明诗
  • 1 篇 王向清
  • 1 篇 池忠军
  • 1 篇 李益众
  • 1 篇 王新建
  • 1 篇 雷定京
  • 1 篇 彭之梅
  • 1 篇 晋荣东

语言

  • 1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化理论为德性"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伦理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伦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郑凯利 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冯契先生指出:一切理论,尤其是哲学理论,只有方法时,才能发挥作用,去更好地改造世界。同样只有理论德性理论才有生命力,才能说服人。了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切实做到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化理论为德性: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
收藏 引用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7年 第1期 6-8,3页
作者: 贺善侃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理想、信念(信仰),是"德性"的两个重要环节。从理想到信念(信仰),是实现理想的首要前提。科学的理论,同时又是科学的信仰。"化理论为德性",实现完整的理想人格,必须处理好德性与德行的关系。德性与德行的关系即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马克思主义大众的一条重要途径:化理论为德性
收藏 引用
理论建设 2011年 第4期27卷 37-42页
作者: 贺善侃 东华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上海200051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归根结底是要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奠定基础。推进理想人格的塑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的根本目标。要把理想体现人格,必须把理想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理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论冯契对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收藏 引用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0年 第5期 7-11,18页
作者: 晋荣东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冯契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也是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早在1950年代就提出课程思政的设想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他强调“通过各科教学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全体教师的共同任务”;主张“理论方法,理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理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对高校党史课教学的借鉴意义
收藏 引用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 第6期42卷 96-100页
作者: 王向清 雷定京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湘潭411105
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契对我国高校的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许多思考。他主张联合各科教学来开展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主张"理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促使学习者在党史学习中总结方法、陶冶德性;提出培养平民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冯契“化理论为德性”与毛泽东思想改造论的比较
收藏 引用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6期3卷 21-23页
作者: 王华生 湘潭大学哲学学院 湖南湘潭411105
冯契的“化理论为德性” ,强调主体的心性修养和内在发展 ,追求自由德性和自由个性的理想境界 ,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重新解读 ,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是对毛泽东思想改造论的补充、深和发展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理论创新。
来源: 评论
论新时代的“两”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
收藏 引用
江淮论坛 2020年 第2期 32-38页
作者: 王新建 池忠军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以习近平同志核心的党中央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以"学哲学、用哲学"根本依托的。新时代"学哲学、用哲学"的过程,集中表现理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即新时代的"两"宏大实践叙事,并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德性功能
收藏 引用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7年 第1期 4-5页
作者: 余源培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理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是智慧如何同实践相联系的问题,核心是怎样正确发挥人的能动性。其中,"化理论为德性"主要则是指向人的自身。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德性功能,构成教书育人的重要部分。要做到这一点,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理想人格的认识论特征和塑造途径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 2012年 第1期 40-43页
作者: 贺善侃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51
人格理论与研究如何达到人的认识与客观世界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对理想人格的认识论特征的考察,不能仅停留在传统认识论的层面,更应着眼于广义认识论的宽广视野。理想人格内含真、善、美三个维度的内容,求真、求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冯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冯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收藏 引用
作者: 刘明诗 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冯契构建的智慧说,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于一体,是一个富有个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历史篇章中留下了精彩的一页。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冯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理论贡献,是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