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6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2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3 篇 艺术学
    • 22 篇 美术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 2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27 篇 北碑南帖论
  • 15 篇 南北书派论
  • 11 篇 碑学
  • 10 篇 帖学
  • 8 篇 书学
  • 6 篇 碑版
  • 6 篇 书风
  • 4 篇 书法史
  • 4 篇 书论
  • 4 篇 书法
  • 4 篇 二王
  • 4 篇 书体
  • 4 篇 艺舟双楫
  • 3 篇 广艺舟双楫
  • 3 篇 阮元
  • 2 篇 龙门二十品
  • 2 篇 书艺
  • 2 篇 书道
  • 2 篇 邓石如
  • 2 篇 康有为

机构

  • 2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广东茂名市书画院
  • 1 篇 中国地质图书馆
  • 1 篇 湛江师范学院
  • 1 篇 台湾大学
  • 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 篇 上海书画出版社
  • 1 篇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
  • 1 篇 中国金融书协
  • 1 篇 吉林大学
  • 1 篇 香港中文大学
  • 1 篇 绍兴市书协创作委...
  • 1 篇 浙江大学
  • 1 篇 浙江金融书协
  • 1 篇 兰亭书会
  • 1 篇 中国银行书协

作者

  • 2 篇 孙学峰
  • 1 篇 夏小双
  • 1 篇 姜勇
  • 1 篇 张志
  • 1 篇 冯晔
  • 1 篇 朴洪艳
  • 1 篇 刘墨
  • 1 篇 马翠凤
  • 1 篇 张秀
  • 1 篇 高兴全
  • 1 篇 刘永胜
  • 1 篇 俞凯悦
  • 1 篇 沃兴华
  • 1 篇 张恒烟
  • 1 篇 师若予
  • 1 篇 华人德
  • 1 篇 张孟伯
  • 1 篇 朱天曙
  • 1 篇 瞿忠谋
  • 1 篇 高明一

语言

  • 2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北碑南帖论"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学的审美理想及历史价值——对《广艺舟双楫》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23年 第4期 192-197页
作者: 姜勇 类延聪 吉林大学文学院
晚清的学理虽然发轫于阮元和包世臣二人,但最具学术价值和现实影响的,还要说是后来居上的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阮元的《书派》和《北碑南帖论》尽管令人耳目一新,却篇幅太短,以的看法也与史实不尽相符,易招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认知、实践与创变:赵之谦对书法的承变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 2024年 第7期 46-50页
作者: 俞凯悦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嘉庆年间,阮元以《书派》和《北碑南帖论》两篇断,大力倡导学习版石刻。包世臣紧跟其后,在创作技法和审美标准上进一步完善了阮元的学理。但在的学习上,并未出现成功的践行者。然而邓石如、何绍基已分别以秦篆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民国融合成因探析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4年 第10期 129-131页
作者: 陈文骁 南京
一、派发展的极端,清初书坛笼罩在赵、董的学遗风之下,到了清代中期学开始萌芽和发展。随着阮元以自己显赫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著述《书派》和《北碑南帖论》,他尊卑的思想,强调追溯汉魏古法,并且正式提出了“”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跋涉在书道上的长者——书法家曾令刚其人其书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 第8期 66-71页
作者: 张志
书法家曾令刚 曾令刚,1947年生,湖泸溪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首大学客座教授。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正书展、第三届扇面书法展、首届老年书法展、中国文联主办的纪念郭沫若诞生120周年全国书法展(获优秀奖)、第二届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作为“文献”的书法史:古典书学札记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 2016年 第24期 4-15,3+217页
作者: 朱天曙
书法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历代书法文献充分体现了各时代的人文思想、学术风气和审美风尚,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系统了解中国古代书学文献的基本篇目、文化特征和艺术内涵,寻绎文献记载中书法发展的脉络,对于研究书法文化精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魏晋风流在斯翁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 2016年 第3期 45-48页
作者: 张恒烟 上海书画出版社
清乾嘉以降,自阮元《书派》《北碑南帖论》甫一问世,便为书坛带来了扭转时风的气息——学始兴,千百年来学传统式微的命运在所难免。经由包慎伯、康海等继起者的推波助澜,学一派已然席卷整个书坛,呈蔚为大观之势,学一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沙孟海之“颜书”穷源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 2016年 第4期 24-27页
作者: 夏小双 香港中文大学
沙孟海自青年时代而始的书法史研究即对颜书颇多关注,其后则尤为集中在其体态笔意和风格源流等问题的考析上。从拓字态、颜氏家学及地域刻等方面切入,其研究门径深具现代书史研究的方法学意义。除散见之,沙孟海于颜真卿书法的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爱国藏山积千卷 存古情怀书与诗——章鸿钊的风雅情怀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 2016年 第11期 81-87页
作者: 马翠凤 蔡秀华 张孟伯 冯晔 中国地质图书馆
章鸿钊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学者,他既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科学史专家、中国现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又是爱国诗人。近来,中国地质图书馆在整理章鸿钊先生哲嗣的捐赠时,意外地发现,章鸿钊先生的成就绝不仅仅限于他所精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品读
收藏 引用
江苏教育 2017年 第85期 2-2页
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据其胜。——清·阮元——阮元在清代实为学之先声,最早祖述源流、分条析理地提出了'北碑南帖论'和'书派',将并举,并赋予了以绝无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楷书的诠释与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 2015年 第16期 112-117页
作者: 高兴全
楷书的起源最早可以上溯到汉末,对于楷书的形成是一个约定俗成且又复杂、混乱的过程。楷书在历史上又有过多种称谓,如正书、真书,对于这些称呼的来龙去脉有着它独特的历史原因。楷书经历了汉末发生的雏形,有着魏晋时期的变体,再到唐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