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目的:系统评价Ibrutinib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后续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搜索英文数据库,如:Pub Med、CBM、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文献时限由建库至2021年7月。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目标文献,采用非随机试验性研究的质量评价表(Methodological index for non-randomized studies,MINOR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所需资料后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文献17篇,病例514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Ibrutinib治疗R/R DLBCL的合并CRR为26%(95%CI:0.19-0.34,I2=72.02%,P=0.00),ORR为49%(95%CI:0.40-0.58,I2=74.77,P=0.00)。Ibrutinib联合用药的合并CRR显著高于单药治疗(45%VS.19%)。其中Ibrutinib+R的CRR是45%,Ibrutinib+HD-MTX+R是53%,Ibrutinib+DA-TDEEI-R(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及利妥昔单抗)为86%,Ibrutinib+Bendamustine+R是31%,Ibrutinib+R-ICE是55%,Ibrutinib+Lenalidomide+R为29%。然而,Ibrutinib+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CRR仅为20%,与Ibrutinib单药治疗相似。此外,DEL患者的CRR为40%,CNSL、non-GCB分别为35%和33%,高于GCB亚型患者的8%。合并中位PFS为5.57月(95%CI:4.61-6.52,P=0.053),中位OS为10.17月(95%CI:8.48-11.85,P=0.210),Ibrutinib联合治疗对比单药没有生存优势(P>0.05)。与其他疾病类型相比,GCB-DLBCL的OS最差,为5.11个月(95%CI:3.56-6.67,P=0.024)。Ibrutinib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感染和中性粒细胞减少。12%使用Ibrutinib联合治疗的患者发生≥3级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而Ibrutinib单药治疗的发生率为9%。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较Ibrutinib单药治疗的患者,联合用药的患者更有可能发生房颤(16%VS.1%)。由于Ibrutinib也增加了临床相关出血事件的风险,这对房颤患者的管理提出了独特的挑战。总的来说,Ibrutinib在治疗R/R的DLBCL中是安全有效的,且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Ibrutinib治疗R/R DLBCL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亚组分析显示,Ibrutinib联合R治疗的CRR明显大于Ibrutinib单药治疗,特别是在CNSL、DEL和non-GCB的淋巴瘤亚型中。然而,Ibrutinib联合治疗对比单药没有生存优势,另外,Ibrutinib联合用药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应该引起重视。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