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7 篇 期刊文献
  • 23 篇 会议
  • 8 册 图书
  • 5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52 篇 电子文献
  • 1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1 篇 历史学
    • 117 篇 中国史
    • 4 篇 世界史
    • 2 篇 考古学
  • 24 篇 法学
    • 12 篇 政治学
    • 10 篇 社会学
    • 4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5 篇 文学
    • 3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153 篇 南北议和
  • 45 篇 袁世凯
  • 44 篇 孙中山
  • 38 篇 辛亥革命
  • 22 篇 革命党人
  • 18 篇 南北和平会议
  • 14 篇 唐绍仪
  • 13 篇 伍廷芳
  • 13 篇 武昌起义
  • 12 篇 临时大总统
  • 10 篇 同盟会
  • 10 篇 南京临时政府
  • 9 篇 徐世昌
  • 7 篇 临时政府
  • 7 篇 北洋军阀
  • 7 篇 清政府
  • 7 篇 辛亥革命时期
  • 6 篇 冯国璋
  • 6 篇 北洋政府
  • 6 篇 军政府

机构

  • 5 篇 中山大学
  • 3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3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3 篇 广东海洋大学
  • 3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
  • 2 篇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
  • 2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吉林大学
  • 2 篇 苏州大学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武汉大学
  • 1 篇 堪萨斯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1 篇 香港珠海学院
  • 1 篇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 1 篇 苏州科技学院

作者

  • 3 篇 王爱云
  • 3 篇 萧致治
  • 3 篇 段云章
  • 2 篇 赵建文
  • 2 篇 谢俊美
  • 2 篇 张建宇
  • 2 篇 周彦
  • 2 篇 马铭德
  • 2 篇 杨早
  • 2 篇 李学智
  • 2 篇 李洪珍
  • 2 篇 资料室
  • 1 篇 吴蔚
  • 1 篇 张恺新
  • 1 篇 季云飞
  • 1 篇 李学峰
  • 1 篇 张国淦
  • 1 篇 刘兴华
  • 1 篇 石玉凤
  • 1 篇 邹晓辛

语言

  • 152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南北议和"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伍廷芳与南北议和
伍廷芳与南北议和
收藏 引用
作者: 梁建 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而南北议和则直接促成了封建专制的终结。但由于其后袁世凯上台,实行新的独裁统治,民主共和名存实亡,这样人们很自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一九一九年南北议和
收藏 引用
近代史研究 1984年 第1期 197-218页
作者: 段云章
一九一九年二月到五月,在波谲云诡的中国政坛上,演出过一场南北议和短剧。在军阀们厮杀未已的隆隆枪炮声伴奏下,帝国主义者、南北军阀、无耻政客纷纷打扮成和平天使,口念和平经,场面颇为热闹。一些人对此表示赞赏,乃至沉醉于和平幻境
来源: 评论
袁世凯的妥协与南北议和
收藏 引用
殷都学刊 2013年 第3期34卷 42-49页
作者: 田筱丹 榆林学院政法学院 陕西榆林719000
辛亥革命以南北议和取得成功而和平地步入共和之路。毫无疑问,袁世凯的妥协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而缺乏以袁世凯为主角的研究现状是难以全面深入地把握这一课题的。因此,对袁世凯在南北议和中妥协内容及其生成历史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912年南北议和电报选
收藏 引用
历史档案 1986年 第4期 44-50页
作者: 方裕谨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革命党人辛亥武昌首义后,清朝统治岌岌可危,不得不请袁世凯再次出山。袁世凯借机提出剿抚并用的方针,以“和谈”为名,积蓄兵力,伺机反扑。帝国主义列强意识到这次革命对他们不利,极力撮合南北双方和谈。革命势力内部,妥协逆流泛滥起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同盟会分化与“南北议和”——评孙中山“以和平收革命之功”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 2002年 第3期 27-32页
作者: 刘仁坤 刘兴华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辛亥革命的发展 ,敌我斗争出现了新的格局 ,为此孙中山在不放弃武装斗争的同时并以其为基础进行了“以和平收革命之功”的种种努力 ,但因不合中国革命实际而终成泡影。历史实践证明 ,武装革命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同时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有关辛亥南北议和文电抄
收藏 引用
文献 1981年 第3期 13-46页
作者: 李希泌
续停战条件由黄道呈到,已两面盖印,英总领事签押。一,停战十五日,由西历十二月初九日即十月十九日早八点钟起,至二十四日即十一月初五日早八点钟止,期内除秦、晋、蜀三省另有专条
来源: 评论
徐树铮与一九一九年南北议和
收藏 引用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3期16卷 26-30,42页
作者: 熊小红 吉安师专马列教研室 343000
一九一九年南北汉和是北京政府与西南军问之间进行的一次议和活动。它实质上是官僚与官僚、军阀与军阀之间为争夺中央权利和地方权利而进行的一场争斗.徐树锋,作为统系军间段棋瑞的幕僚,成为段在南北汉和前阻止议和以及南北汉和中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九一九年的南北议和南北勾结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 1987年 第5期 80-84页
作者: 范同寿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一九一九年的南北议和,集中地反映了民国前期,尤其自护法战争以来,中国大地上变幻莫测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各种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南北议和从酝酿到举行和平会议这一具体过程的再探讨,说明从护法以来的南北对峙到南北“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谭人凤对辛亥南北议和的态度
收藏 引用
船山学刊 2013年 第4期 152-156页
作者: 邹朝春 东莞理工学院宣传部
在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期间,谭人凤与当时的绝大多数革命党人不同,他对南北议和有着清醒而独特的认识,他态度明确,坚决反对南北议和,反对优待清室,反对将革命成果拱手让给袁世凯,力主武力北伐。议和结束后,谭人凤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南北议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辛亥革命时期南北议和新论
收藏 引用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 第5期12卷 45-49页
作者: 吴勇军
南北议和是辛亥革命中的重大事件。本文考察了议和过程中南北双方随着势力的消长的态度变化,分析了议和结果的产生原因,肯定其积极意义。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