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7 篇 期刊文献
  • 23 篇 会议
  • 8 册 图书
  • 5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52 篇 电子文献
  • 1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1 篇 历史学
    • 117 篇 中国史
    • 4 篇 世界史
    • 2 篇 考古学
  • 24 篇 法学
    • 12 篇 政治学
    • 10 篇 社会学
    • 4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5 篇 文学
    • 3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153 篇 南北议和
  • 45 篇 袁世凯
  • 44 篇 孙中山
  • 38 篇 辛亥革命
  • 22 篇 革命党人
  • 18 篇 南北和平会议
  • 14 篇 唐绍仪
  • 13 篇 伍廷芳
  • 13 篇 武昌起义
  • 12 篇 临时大总统
  • 10 篇 同盟会
  • 10 篇 南京临时政府
  • 9 篇 徐世昌
  • 7 篇 临时政府
  • 7 篇 北洋军阀
  • 7 篇 清政府
  • 7 篇 辛亥革命时期
  • 6 篇 冯国璋
  • 6 篇 北洋政府
  • 6 篇 军政府

机构

  • 5 篇 中山大学
  • 3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3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3 篇 广东海洋大学
  • 3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
  • 2 篇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
  • 2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吉林大学
  • 2 篇 苏州大学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武汉大学
  • 1 篇 堪萨斯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1 篇 香港珠海学院
  • 1 篇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 1 篇 苏州科技学院

作者

  • 3 篇 王爱云
  • 3 篇 萧致治
  • 3 篇 段云章
  • 2 篇 赵建文
  • 2 篇 谢俊美
  • 2 篇 张建宇
  • 2 篇 周彦
  • 2 篇 马铭德
  • 2 篇 杨早
  • 2 篇 李学智
  • 2 篇 李洪珍
  • 2 篇 资料室
  • 1 篇 吴蔚
  • 1 篇 张恺新
  • 1 篇 季云飞
  • 1 篇 李学峰
  • 1 篇 张国淦
  • 1 篇 刘兴华
  • 1 篇 石玉凤
  • 1 篇 邹晓辛

语言

  • 152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南北议和"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孙中山先生事略 第十四种
收藏 引用
1926年
作者: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
来源: 评论
共和关键录
收藏 引用
1912年
作者: 观渡庐编
武昌起义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政府与袁世凯商谈南北议和来往电文汇编。
来源: 评论
孙洪伊对于南北和议条件之宣言
收藏 引用
1919年
作者: 孙洪伊
提出南北和议的条件及善后安排方案。认为南北和议应解北洋政府与护法政府的冲突,实现全国统一。
来源: 评论
辛亥革命议和时的一张历史照片
收藏 引用
文物 1990年 第12期 91-92页
作者: 朱宗震
这里发表的是一张辛亥革命时期在上海举行南北议和会议时拍摄的历史照片(见图)。左边是北方的议和全权代表唐绍仪,右边是南方的全权代表伍廷芳;中间一位外国人是英国商人李德立(Edward SelbyLittle)。这张照片便是由李德立的孙女、英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增修景耀月解决国局意见
收藏 引用
1918年
作者: 景耀月提
著者呈大总统关于解决南北和局等政治问题的意见书。
来源: 评论
严复与袁世凯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4年 第6期 55-60,66页
作者: 马克锋
来源: 评论
略论辛亥革命时期上海的独特地位
收藏 引用
历史教学问题 2011年 第5期 57-63页
作者: 谢俊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一、革命宣传舆论的重镇辛亥南北议和时,南方代表伍廷芳对北方代表唐绍仪说:“上海交通便利,会场易择,行旅皆安,万国消息灵通,…各方接洽亦易”。①这段话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上海所拥有、而全国其他城市所没有的特点。租界是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辛亥革命中的伍廷芳
收藏 引用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3期18卷 45-53页
作者: 李学智
辛亥革命爆发后,曾为清廷大员的伍廷芳毅然投身革命阵营,先后任沪军都督府交涉总长、中华民国外交总长、辛亥南北议和南方全权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等职,主持辛亥革命初期的对外交涉,参与南北议和,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方省份的辛亥革命考论——以秦晋并举为考察中心
收藏 引用
宁夏社会科学 2012年 第5期 113-116页
作者: 王爱云 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广东湛江524088
武昌起义后,南北燃起革命烈火,多个省份独立。北方是清政府统治的重心,相对稳定。但陕西、山西结为同盟,实践了"南呼北应,中路突破"的战略方针,率先响应,撼动了清政府统治,牵制了大量清军,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促进了革命形势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武昌起义前后的《申报》舆论
武昌起义前后的《申报》舆论
收藏 引用
作者: 孟庆修 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1911年的武昌起义,以急风暴雨式的革命运动形式使得辛亥革命成为二十世纪之初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以武装起义的形式使得最后一个传统统治王朝从中国历史上淡出,体现了中国社会历史由近代而现代嬗变的不可逆转性。保路运动风潮、武昌起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