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7 篇 期刊文献
  • 12 篇 学位论文
  • 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6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7 篇 文学
    • 7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4 篇 新闻传播学
  • 42 篇 艺术学
    • 19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6 篇 美术学
    • 5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 篇 艺术学理论
  • 14 篇 教育学
    • 14 篇 教育学
  • 7 篇 法学
    • 4 篇 社会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公安学
  • 6 篇 历史学
    • 6 篇 中国史
  • 6 篇 工学
    • 2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公安技术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主题

  • 162 篇 后期创作
  • 8 篇 前期创作
  • 8 篇 鲁迅
  • 6 篇 张爱玲
  • 5 篇 作品
  • 4 篇 摄影
  • 4 篇 现实主义
  • 4 篇 文学创作
  • 4 篇 曹禺
  • 4 篇 老舍
  • 4 篇 小说
  • 3 篇 早期创作
  • 3 篇 照片
  • 3 篇 主人公
  • 3 篇 诗歌
  • 3 篇 文学史
  • 3 篇 电视作品
  • 3 篇 诗歌创作
  • 3 篇 影响
  • 3 篇 作家

机构

  • 3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3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2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2 篇 四川外语学院
  • 2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2 篇 山东大学
  • 2 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 篇 上海外国语大学
  • 2 篇 湘潭大学
  • 1 篇 长安大学
  • 1 篇 平顶山教育学院
  • 1 篇 吉林电视台
  • 1 篇 天津外国语大学
  • 1 篇 江苏省海安双楼中...
  • 1 篇 河北大学
  • 1 篇 江苏师范大学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西安外国语学院

作者

  • 2 篇 周颖
  • 2 篇 景迎
  • 2 篇 latte
  • 2 篇 蔡圣勤
  • 2 篇 钱仁平
  • 2 篇 张喜贵
  • 1 篇 li xinliang
  • 1 篇 孙艳亮
  • 1 篇 杨威
  • 1 篇 屈健
  • 1 篇 李嘉宝
  • 1 篇 张洪琪
  • 1 篇 李恒昌
  • 1 篇 朱红
  • 1 篇 于菁华
  • 1 篇 李宪瑜
  • 1 篇 王刚菊
  • 1 篇 任茹文
  • 1 篇 du xiyun
  • 1 篇 傅克

语言

  • 16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后期创作"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钱谦益的诗学观及其前后期创作之异同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09年 第5期 65-73页
作者: 王小舒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
钱谦益的诗学观,一在于体系性,二在于独具的史家眼光。在明末"复古"还是"尚今"的文学大论争中,钱谦益是赞成复古的,此恰与其在经学和史学领域的立场相一致。钱谦益对"明七子"的批判属于总结复古派创作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张爱玲后期创作的“改写”现象——以“惘然小说”为中心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年 第10期 89-104页
作者: 李宪瑜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100089
张爱玲离港赴美后仍然笔耕不辍,但大量精力都用在"改写",包括改编、改译方面。有对一些古今名作的"改写",更有对自己作品不厌其烦的"改写"。她大约有三十年的文学生活主要处于"改写"状态。对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鲁迅后期创作对“上海”的表现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年 第10期 143-151页
作者: 梁伟峰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116
在《故事新编》中,鲁迅以一种"零零碎碎"的写法,来表现他印象中的"上海人"生命存在的不完整、不开阔性。而鲁迅后期的某些杂文中表现出的写作主体对上海生活的融入,往往是虚构的,折射出鲁迅对叙述策略和姿态的调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肖斯塔科维奇后期创作中的核心集合及其对音高结构的辐射控制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 第4期 47-57页
作者: 钱仁平 武汉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
本文系作者硕士学位论文《肖斯塔科维奇后期创作中的核心集合及其辐射控制》的上篇,主要述及作曲家后期创作中的核心集合与。签名动机”的关联及其性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核心集合对音高结构辐射控制睁三种主要方式(学位论文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访端木蕻良谈萧红后期创作
收藏 引用
现代中文学刊 2021年 第6期 10-13页
作者: 张国祯 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前言1982年3月底,我参加了在哈尔滨呼兰县城举行的大型"萧红创作学术研讨会"——萧红重返文学界视野后东北一次文化盛会。对萧红创作的研究正处在新的起点。此前香港学者公布了70年代末发现的萧红在港发表的短篇小说《后花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艺术创作必须忠于自我感受——从曹禺前后期创作的比较中吸取教训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1989年 第3期 49-52,77页
作者: 赵惠平
这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境界:空间开阔、幽远。色彩浓重、强烈。氛围郁闷、窒息,时而飘来一阵清风、透出一点亮色。情调激愤而有厚度、委婉而不低沉。意趣醇厚、深远、高尚。——这就是曹禺早期剧作给予我们的感受,就是他特有的艺术个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石鲁后期创作的风格特征及成因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08年 第10期 145-146页
作者: 屈健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石鲁的绘画风格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处于精神分裂中的石鲁,时而在疾病带来的幻觉中产生出一种极为活跃和奇特的艺术的想象力,那些由他创造的,在今天看来似乎仍然神秘莫测的符号化的绘画图式,正是画家在经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方文风和庾信后期创作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 第1期39卷 55-60页
作者: 吴先宁
庾信后期的作品,在题材、形式和风格上,都与前期的有很大不同。一般文学史研究者都指出他后期创作的变化来源于生活环境的巨大变迁的影响,以及北方文风的积极作用。本文拟循这一思路深入,探索庾信接受北方文风影响的契机和途径,并对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何妨吟啸——论石评梅后期创作的悲剧意蕴
收藏 引用
作家 2009年 第10期 33-34页
作者: 王小燕 河南周口师范学院
石评梅是20世纪初中国现代文坛上颇具影响的女作家。研究者普遍认为她的作品有着浓重的个人情绪化的色彩。但在生命的最后两三年间,石评梅的创作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呈现出一种飞跃,充分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过人的才情,在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世俗的再现与夸重——论池莉后期创作思想倾向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7年 第1期 62-63页
作者: 马建民 平顶山教育学院
池莉后期创作展现日常生活中普通市民的百态烦恼,突出烦恼的处处存在及人们的着实无奈,以期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出现实中人们的生命形式和生存状态以及“生存至上”的哲理,属于文学理论界所总结并命名的“新写实主义”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