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2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3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 篇 历史学
    • 15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13 篇 法学
    • 6 篇 社会学
    • 3 篇 法学
    • 3 篇 政治学
    • 1 篇 民族学
  • 3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1 篇 农学
    • 1 篇 兽医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34 篇 吏役
  • 3 篇 清代
  • 3 篇 十二个
  • 3 篇 十二地支
  • 3 篇 作息时间
  • 2 篇 幕友
  • 2 篇 吏卒
  • 2 篇 小吏
  • 2 篇 驭吏
  • 2 篇 工食银
  • 2 篇 南北朝时期
  • 1 篇 济鼎
  • 1 篇 官僚行政
  • 1 篇 讼费
  • 1 篇 李儇
  • 1 篇 任意解除
  • 1 篇 唐高祖
  • 1 篇 清朝人
  • 1 篇 事力
  • 1 篇 明代盐业

机构

  • 2 篇 河南大学
  • 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1 篇 成功大学
  • 1 篇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 1 篇 西南政法大学
  • 1 篇 中央编办监督检查...
  • 1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船检》编辑部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 1 篇 吉林大学
  • 1 篇 邹城市第二实验小...
  • 1 篇 厦门大学
  • 1 篇 武汉大学
  • 1 篇 贵州大学
  • 1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1 篇 湖北省农科院畜牧...
  • 1 篇 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3 篇 王新邦
  • 2 篇 周保明
  • 1 篇 zhou baoming
  • 1 篇 蒲云空
  • 1 篇 张锐
  • 1 篇 韦玮琪
  • 1 篇 杨奉琨
  • 1 篇 李仁明
  • 1 篇 刘宝吉
  • 1 篇 严臣
  • 1 篇 庄雅惠
  • 1 篇 李刚
  • 1 篇 凌羽
  • 1 篇 倪英才
  • 1 篇 曾语林
  • 1 篇 张健
  • 1 篇 曹凛
  • 1 篇 liu pei
  • 1 篇 梅子杰
  • 1 篇 li gang

语言

  • 3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吏役"
3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方志视野下乾隆朝陕西吏役工食银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地方志 2025年 第1期 81-93,M0006页
作者: 刘佩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清前期陕西的工食银发放几经波折,至乾隆朝逐渐形成固定的工食银分发数额与制度,大都以每岁6两为准,或有波动。梳理清代陕西地方志中关于吏役工食银的资料,笔者发现各州县衙门吏役数量时有增减,多寡不一,然均保留必要的职位,以确保地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吏役的来源及代的产生——魏晋南北朝力制度研究三题之三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 第4期11卷 75-79页
作者: 王新邦 贵州大学历史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吏役的主要来源是固定的应户,他们主要是举家世代应的农民;其次还有出身于侨杂、寒贱与孤贫的人;吏役的另一来源是募由地方长官征召,要免除吏役,一要得到地方长官的批准,解除名;二要得到地方长官的施恩、遣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代州县司法过程及问题——以吏役行为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历史教学问题 2013年 第3期 74-78页
作者: 周保明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司法活动是州县行政的重要职能之一,吏役是这一职能的主要行使者。州县司法过程包括接收呈词、查勘与缉拿和词讼审理诸环节,捕盗关系和规费收取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司法过程和审判结果,官箴文献、档案实录等史料非常清晰地反映了这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代地方吏役工食银考论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9年 第3期 51-60页
作者: 周保明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上海200241
清初雇制逐步取代徭征发,伴随着额设工食银实施与取缔的反复,地方各级衙门吏役工食银数额亦基本趋同,均以年六两为基本尺度,至多在特殊情况下或高或低小有浮动。清代地方吏役工食银虽然长时期按照一定标准发放,但其象征意义越来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秦汉的吏役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 第2期11卷 34-37页
作者: 王新邦
吏役制度在秦汉时已出现。《史记》、《汉书》均有秦时卒繇屯戍的记载。到汉代,吏役制度的内容可以考知者有五:1、为封君“给输”;2、轮流到中央官暑或中央设在地方的官暑给;3、从事官府矿冶生产劳;4、守冢庙;5、服兵。秦汉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明清基层吏役与地方社会秩序
明清基层吏役与地方社会秩序
收藏 引用
作者: 张光辉 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明清时期的吏役群体,没有进入品官队伍,在官制当中也没有详细的记述。对于这一“非制度安排”的群体而言,吏役研究,学界多从制度史的角度进行挖掘剖析。吏役人等的社会性格多定位于“请托收受,危害地方”。然而这是否是吏役人等的全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吏役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 1988年 第8期 62-70页
作者: 唐长孺 武汉大学历史系
的解释就是官,《说文》",治人者也",那怕最低层的本来也都不是.中央和地方机构中有,军中也有,我们在史籍中经常见到"士"或"兵"联称.遏常即泛指将士.但是由于低层的例被长官驱使奔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如何书写吏役的历史——评白德瑞《爪牙:清代县衙的书与差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4年 第1期 290-295页
作者: 王位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
吏役即传统地方政府衙门的各种书和差,其作为王朝国家正式制度背后非正式的存在,可被视为传统地方政府行政运作中,正式领域和非正式领域关联的衍生物。诚如梁章钜所云:“胥者,官民交接之枢纽。”1吏役作为州县衙门与民间社会互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需索讼费:清末民间诉讼中的吏役——以《陶甓公牍》中相关案件为例
收藏 引用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 第1期16卷 14-19,25页
作者: 孟颖佼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清末徽州的民间诉讼中,吏役因讼索费的现象十分普遍。《陶甓公牍》记载的几个典型案例反映出吏役在需索讼费时呈现出上下勾结、内外串联,鱼肉良懦、贪得无厌,巧立名目、层层克扣,煽动挑唆、狡诈异常的行为特点。而这种行为对案件的审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嘉道时期吏役侵贪案初探——基于数量、类别的分析
收藏 引用
才智 2012年 第6期 189-192页
作者: 赵亮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思政教研部
清代的吏役大体涵盖书、衙、长随、幕友等各种办事人员,此辈人等侵贪非常严重,可见之于《录副奏折》中的二百余件案件,本文对于吏役的侵贪案从数量、基于法律的类别、基于行为主体的类别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获知了此时期吏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