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60 篇 期刊文献
  • 14 篇 会议
  • 11 篇 学位论文
  • 3 册 图书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388 篇 电子文献
  • 3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76 篇 哲学
    • 176 篇 哲学
  • 64 篇 法学
    • 48 篇 社会学
    • 8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6 篇 法学
    • 5 篇 政治学
  • 50 篇 教育学
    • 46 篇 教育学
    • 4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30 篇 文学
    • 1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6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5 篇 历史学
    • 11 篇 世界史
    • 8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10 篇 理学
    • 5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数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10 篇 管理学
    • 7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工商管理
  • 6 篇 工学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6 篇 艺术学
    • 3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美术学
  • 3 篇 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中医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农学

主题

  • 389 篇 唯理论
  • 193 篇 经验论
  • 107 篇 认识论
  • 52 篇 康德
  • 42 篇 辩证唯物主义
  • 31 篇 唯心主义
  • 30 篇 笛卡尔
  • 29 篇 黑格尔
  • 22 篇 形而上学
  • 22 篇 唯物主义
  • 21 篇 唯心论
  • 20 篇 斯宾诺莎
  • 20 篇 德国古典哲学
  • 19 篇 哲学家
  • 18 篇 莱布尼茨
  • 17 篇 理性主义
  • 16 篇 唯物论
  • 16 篇 哲学史
  • 15 篇 近代哲学
  • 14 篇 经验主义

机构

  • 13 篇 武汉大学
  • 7 篇 北京大学
  • 7 篇 浙江大学
  • 6 篇 清华大学
  • 5 篇 西南大学
  • 5 篇 吉林大学
  • 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4 篇 西北大学
  • 4 篇 辽宁大学
  • 3 篇 安徽大学
  • 3 篇 贵州大学
  • 3 篇 南开大学
  • 3 篇 吉首大学
  • 2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2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2 篇 北京科技大学
  • 2 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2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2 篇 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0 篇 徐瑞康
  • 5 篇 王巍
  • 4 篇 朱德生
  • 4 篇 高新民
  • 3 篇 姚介厚
  • 3 篇 黄见德
  • 3 篇 李醒民
  • 3 篇 寇世琪
  • 2 篇 高斯扬
  • 2 篇 单少杰
  • 2 篇 张敏杰
  • 2 篇 马良
  • 2 篇 吴锐
  • 2 篇 杜永伟
  • 2 篇 王玄武
  • 2 篇 夏伯铭
  • 2 篇 邱关军
  • 2 篇 陈斌
  • 2 篇 李树柏
  • 2 篇 王荫庭

语言

  • 38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唯理论"
389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从微积分创立的殊途同归看经验论唯理论互补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纵横 2011年 第20期 14-14页
作者: 李博洋 李永明 安徽大学哲学系 安徽合肥230601 风阳县委党校 安徽风阳233100
任何一种理论体系的纯粹性只有在书本上做得到,就思想家本人来说,未必纯而又纯专属于某一派别,他们思想和理砣往往是复杂多样的。
来源: 评论
四川奉节探讨经验论、唯理论和休谟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 1987年 第1期 8-8页
作者: 卢承洲
四川省外国哲学史分会第三届年会,1986年9月21至27日在奉节讨论了经验论、唯理论和休谟哲学.有人认为现行划分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不能把以何种知识为可靠作为划分二者的标准.经验论并非断定感性认识更可靠,唯理论也并非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组织气氛”到“组织文化”——概念发展的逻辑
收藏 引用
心理学动态 2001年 第1期9卷 62-65页
作者: 唐京 陈卫旗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心理学系 杭州310028
近年来出现了对组织文化研究的反思倾向。文章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提出组织文化研究是对组织气氛研究的承续和发展,两个概念之间具有历史的逻辑。从组织气氛研究发展到组织文化研究,其研究范式也由唯理论向自然论转移。
来源: 评论
“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一个理论模式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研究 1998年 第9期 21-25,63页
作者: 孙正聿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本文认为:应把表象"与思想"作为描述认识矛盾运动的核心范畴,因为这对范畴表征着感性"和理性"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现实化,合理地表述了认识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有助于构建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新范式;表象"与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文精神与乌托邦情结──对人文精神的哲学反思
收藏 引用
求是学刊 1996年 第5期23卷 10-15页
作者: 贺来 吉林大学
在目前学界关于人文精神的热烈争论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透露出一种乌托邦主义的倾向,这是人文精神探寻中的“乌托邦情结”.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道德浪漫主义倾向;二是人文知识分子的精英主义倾向;三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脱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粉笔是物质”命题辨析
收藏 引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5期 99-105页
作者: 刘继岳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北京100875
生活实践和哲学理论都表明 :“粉笔是物质”这种命题是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任何事物都是个别和一般的对立统一 ,人的认识中的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乃是客观事物中的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之反映。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在客观事物中表现为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方知识史上利益概念的源流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 2005年 第4期 21-26,104页
作者: 高鹏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利益概念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基础概念。从马基雅维利到边沁三百多年间,利益概念在两条基本线索上承担着启蒙作用。在人性论上,它意味着特定外部条件下具体个人的各种欲望的相互制衡;在方法论上,它所提倡的现实主义使政治学脱离了道德学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综合再综合:从认知科学到聚合技术
收藏 引用
学术界 2010年 第6期 5-24,245-253页
作者: 蔡曙山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100084
本文论述20世纪最后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发生的两个最重要的事件——认知科学(1975)和聚合技术(2000)的发展及其影响。在认知科学综合背景下,我们将实现学科综合交叉、知识综合创新和人全面发展。NBIC聚合科技则将极大地提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哲学的不完备性:对话与选择
收藏 引用
求索 1989年 第4期 42-47页
作者: 安维复
哲学有一个古老的信念:哲学是(应该是)完备的,哲学家们或者确信自己的哲学是完备的,或者相信有可能存在一种完备性哲学。这是以往的哲学家们进行哲学思考的先决条件,也是以往的哲学家(包括相当一部分现代哲学家)们不断地建构哲学和解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对辩证思维的一种诠释──读《小逻辑》札记之二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 1997年 第5期 1-7页
作者: 朱德生 北京大学哲学系 100871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