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小微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以及优化、改善民生、提升就业率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相比较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群体,同时也是最脆弱的群体。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资源的投入极为有限甚至远远不足,具有决策权的小微企业主对安全生产浮于形式,常抱有侥幸心理,导致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近十年,我国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在不断改善,但是传统的煤炭生产、交通运输、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品生产与储存等高危行业仍旧存在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事故危害大、连锁破坏性强。即使政府安监部门一直加大监管力度,但是“事故发生-检查整治-停产关闭”已然成为我国政府实施安全生产事故管制的一贯模式,管制措施难以从源头上遏制事故的发生,导致高危行业小微企业消极应对来自政府强制性监管;再者,安全生产实力弱的小微企业需要实现安全生产的达标,大多数企业只有依赖安全生产服务机构,但安全生产服务市场供需双低,服务机构服务水平普遍偏低。可见,在外部管制约束和有限资源支持下,高危行业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纯粹是一种被动的约束行为。如何使被动的约束行为转变为主动的安全生产行为,对其影响机理剖析和引导策略研究正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首先,对高危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进行初步研究和背景分析,依托Python语言爬取网页文本数据,基于LDA主题模型方法较为全面的识别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其次,在对计划行为理论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提出系列假设,构建了高危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行为影响机理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影响因素的效用和传导过程进行实证研究。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现实情境,从小微企业、政府安监部门、安全生产服务机构、源自社会约束力的利益相关主体出发,研究安全生产行为意向的形成,深度剖析高危行业这一特定背景下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机理,提出“侥幸心理+资源有限”是高危行业小微企业被动安全生产行为的根源所在。再次,将识别的社会约束力作为社会背景,以引导小微企业实现安全生产行为为研究导向,刻画了小微企业、政府安监部门、安全生产服务机构三大主体的属性和行为规则,构造高危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演化的计算实验模型。接着,依托基于代理建模(ABM,Agent Based Modeling)的理论,在Netlogo软件平台进行四种情境的仿真实验,模拟引导高危行业小微企业实施安全生产行为的演化规律。最后,结合实证分析和模拟仿真的结果,从政府、服务机构两个层面出发,给小微企业提供一个政策约束和资源支持的社会环境,从而提出引导企业实施积极地安全生产行为的具体措施。主要创新点和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LDA主题模型,较为全面地识别高危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参与主体及其影响因素。运用Python语言和LDA主题模型,对获取的百度网页文本数据进行数据主题分析并生成词云图,抽取出主题和特征词,从企业、政府、服务机构和社会约束力四个层面入手,尝试性地识别高危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主体和主要影响因素。(2)考虑高危行业危险源的风险特征,研究具有决策权的小微企业主的安全生产态度,进而扩展传统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机理展开研究,进一步识别关键要素。本文主要问卷调研了江苏省内建筑工程施工、交通运输、危险品生产与储存、非煤矿山开采、机械制造、烟花爆竹生产、冶金等七个高危行业近600家小微企业,回收445份有效问卷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对高危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行为决策过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企业主的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直接影响安全生产意向,转变行为态度是减少小微企业不安全生产行为的重要途径;主观规范不仅对安全生产行为意向产生直接影响作用下,也通过安全生产行为态度对安全生产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作业,并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且总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可见,企业外围主体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约束条件,并对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态度和行为意向提出了规范要求;知觉行为控制是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有效的资源供给,它从企业内部实力资源、服务机构支持资源、政府扶持资源三个维度正向影响安全生产行为意向,尤其是企业内部实力资源对于安全生产行为提升起到了主要作用;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态度,但不会直接作用于行为意向,而是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来作用于行为意向。高危行业小微企业行为习惯,尤其是企业过去行为的规范化更容易改变企业主安全生产态度;风险意识与行为意向显著负相关的结果表明了风险偏好强的企业更易有违章行为的倾向性,虽然影响程度最弱,但风险意识是行为影响机理模型有效的补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