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分成对照组(术后给予帕瑞昔布钠+哌替啶自控静脉镇痛)与观察组(围术期间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和羟考酮超前镇痛+吗啡和布比卡因自控硬膜外镇痛+帕瑞昔布钠和哌替啶自控静脉镇痛),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6、12、24、48 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麻醉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6、12、24 h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术后术后进食、首次排气时间均更短;两组患者术后2~48 h VAS疼痛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时间点观察组均更低;与麻醉前比,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术后2~24 h MAP水平先升高后降低,HR水平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其变化明显,且观察组术后2~24 h 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观察组手术结束时至术后2 h MAP及手术结束时、术后2~24 h 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高于对照组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时应用多模式镇痛能缩短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对生命体征影响更小,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舒芬太尼多模式镇痛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VB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多模式镇痛,TPVB组采用TPVB联合舒芬太尼多模式镇痛。比较两组术后2、6、12、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与静息、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别在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两组血清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Ramsay镇静评分不存在时点、组间、交互效应(P>0.05)。两组静息与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存在时点、组间、交互效应(P<0.05);两组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术后2 h,且随着术后时间延长,VAS评分越低(P<0.05);TPVB组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E、AngⅡ、NE水平均高于术前,SOD水平均低于术前,TPV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VEGF、TGF-β_(1)、TNF-α、S-100β水平均高于术前,但TPV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TPV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1%,与对照组的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VB联合舒芬太尼多模式镇痛能进一步缓解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疼痛,提升镇痛效果,减轻术后应激,并能减少术后血清VEGF、TGF-β_(1)、TNF-α、S-100β水平的增高,可能对降低癌细胞侵袭、转移风险有益,安全性高。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