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在不断改进,特别是非语言符号(图像、颜色、动作、音乐、三维动画等)在信息传输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导致当下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中小学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模态化的特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在语言技能中专门增加了“看”的技能,同时也指出要将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起来。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看等方面的技能,“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虽然是面向高中学生,但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有指导和借鉴的作用。在目前小学英语课堂中,已呈现多模态教学的雏形。学生一方面利用声音、文字等语言符号学习,另外还通过PPT、视频、图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符号完成交流。近年来,多模态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语言学者们开始把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到语言教学研究中,成果颇丰。相比而言,国内多模态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空间较大。纵观国内外迄今为止的多模态话语在外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多模态话语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不过,这些研究对象大都集中在大学生、高中生及初中生,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拟将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多模态理论出发,力图构建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以探索多模态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并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及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案例,供其他研究者参考批评。本文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状况,构建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为了能证明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文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多模态教学模式是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2)多模态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什么影响?(3)在使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发生了哪些变化?本研究以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五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中,作者对两个班级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实验班(experimental class)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控制班(control class)采用常规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笔者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设置问卷和访谈的问题。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测试、访谈的方法收集样本数据,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进行定量分析,综合评估两种教学模式对小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该实验最终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1)通过实验前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们喜欢形式多样,有丰富活动的课堂。在课堂上和教师互动,英语老师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授课,这些都受到了小学生的欢迎。这说明课堂上不同模态的组合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2)访谈后,发现学生不仅对英语学习更加感兴趣,并且他们还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课堂活动,而且还能很好地完成不同的任务。我们有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因此在多模态的小学英语课堂中,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3)在经历一个学期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后,学生“看”图形、表格、符号等多模态语篇的技能明显得到提高,综合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有机结合也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本研究通过采用SPSS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前测、期中测、及时测和后测,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后,实验班的英语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本研究为今后在小学推行以多模态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教学启示,同时也为小学英语教学理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并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及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案例,供其他研究者借鉴和参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