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几乎不存在常规参照点的城市河流开展生态评价存在很多困难。研究基于2018年春季深圳市茅洲河水系调查数据,用水体理化指标聚类法确定参照组、受损组样点,从底栖动物多样性、群落结构、耐污能力、功能摄食类群等角度确定候选参数,筛选出核心参数构建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评价其生态状况。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2个分类单元,虽然茅洲河水环境质量整体较差,聚类分析仍然能将水质相对较好和较差的样点分成不同组。大型底栖动物以颤蚓和摇蚊等耐污种为主,大型底栖动物总分类单元数和集食者分类单元数对水环境变化较敏感。用这2个参数构建的B-IBI对各点的生态状况进行评价表明:12个位于干、支流上游或水库出水口附近的样点生态状况达到“好”等级;7个位于干流下游和汇入干流下游河段的支流样点为“差”,其他15个样点为“中”。NH_(3)^(-)N、TN、PO_(4)^(-)P和COD对B-IBI有显著负影响,DO浓度对B-IBI有显著正影响。建议参照“好”等级样点的生态状况确定茅洲河现阶段修复目标,并以水质提升作为当前首要修复任务。
为了了解大清河水系生态健康状况,在该水系的河流、湖泊和水库布设了20个采样点,分别于2018年5月和9月,在各采样点,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采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方法,对大清河...
详细信息
为了了解大清河水系生态健康状况,在该水系的河流、湖泊和水库布设了20个采样点,分别于2018年5月和9月,在各采样点,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采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方法,对大清河水系水体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分布范围分析、箱线图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确定大清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包括总分类单元数、优势类群数量所占百分比、摇蚊科(Chironomidae)数量所占百分比和敏感类群生物量;根据比值法,以参考点的25%分位数值,确定大清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个采样点,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6种,包括扁形动物门1种,环节动物门3种,软体动物门6种和节肢动物门36种(其中有水生昆虫30种);耐污值≤3的敏感类群数量占全部类群数量的16.8%,耐污值≥7的耐污类群数量占42.9%;出现频率最高的3种物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华摇蚊(Chironomus sinicus)和德永雕翅摇蚊(Glyptotendipes tokunagai),其出现频率分别为45%、35%和30%,3种物种的耐污值都较高;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系数评价体系结果显示,在大清河水系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的20个采样点中,唐河上游和西大洋水库入库处的采样点水体的健康状况为健康,拒马河西上游、白沟河、漕河、沙河和团泊洼的采样点水体的健康状况为亚健康,大石河、拒马河下游、中易水、南拒马河、界河、白洋淀和大清河的采样点水体的健康状况为一般,瀑河、潴龙河、府河和独流减河的采样点水体的健康状况为差,孝义河和北大港水库的采样点水体的健康状况为很差。
把边江流经区域生境条件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其水生态系统健康对于云南和下游国家越南意义重大。基于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把边江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可为流域的水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在水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选取生物完整性指数中的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指数)作为评价方法,通过指标数值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与冗余分析,从27个备选指标中筛选出EPT分类单元数、改进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百分比、敏感类群分类单元数、敏感类群个体百分比、刮食者个体百分比、BMWP指数共8个指标作为核心指标体系,用比值法计算得出各采样点B-IBI分值,根据分位值法确定把边江流域的B-IBI评价等级。评价结果显示:(1)把边江流域的整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好,37个采样点中健康等级占5.41%,亚健康等级占比29.73%,一般等级占24.32%,差为21.62%,极差占18.92%;(2)从空间分布看,源头和中段(源头—把边乡)河流状况较好,把边乡以下河段健康状况整体变差。支流整体优于干流,非城镇周围优于城镇周围。(3)运用B-IBI指数对把边江河流生态健康的整体评价,参照点普遍优于干扰点,结果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适用性,对河流水生态的分区分段保护与管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