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三圈层"管控模式联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医院发热门诊院内感染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行采用常规管控模式,设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21年1...
详细信息
目的研究"三圈层"管控模式联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医院发热门诊院内感染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行采用常规管控模式,设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三圈层"管控联合FMEA理论管理,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同管理模式下物体表面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生物荧光检测结果、院内感染、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评分等参数。结果观察组物体表面ATP生物荧光检测合格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43%(χ^(2)=8.863,P=0.003);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χ^(2)=7.432,P=0.006);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圈层”管控模式联合FMEA理论应用于发热门诊,可有效提高门诊物体表面ATP生物荧光检测合格率,降低院内感染,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目的 探讨在血液透析中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局部枸橼酸抗凝治疗中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法对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于鄱阳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CR R T局部枸橼酸抗凝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详细信息
目的 探讨在血液透析中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局部枸橼酸抗凝治疗中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法对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于鄱阳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CR R T局部枸橼酸抗凝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5月—2019年5月FMEA法实施前接受治疗患者72例,2019年6月—2021年5月FMEA法实施后接受治疗患者80例。通过组建FMEA小组并对CRRT局部枸橼酸抗凝高危环节进行流程图绘制,从可能性、严重度、危急值等方面分析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失效结果,对FMEA法实施前后风险优先数(RPN)、提前终止治疗事件、管理质量、风险事件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FMEA法实施后RPN分值较实施前明显降低;FMEA法实施后提前终止治疗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FMEA法实施后药品与器械准备、操作技巧、沟通管理、工作效率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更高(P<0.05);FMEA法实施后风险事件及医疗纠纷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更低(P<0.05);FMEA法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更高(P<0.05)。结论FMEA法应用于血液透析中心CR R T局部枸橼酸抗凝治疗中,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正确性、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