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手术室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以降低手术患者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采用FMEA法,成立FMEA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
详细信息
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手术室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以降低手术患者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采用FMEA法,成立FMEA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实施FMEA后,6个失效模式的危机值均较前明显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2012年1—6月的1.79%下降到2012年7—12月的0.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MEA理论,对手术室静脉管道进行风险防范管理,可有效降低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优化患者亲属标本管理的流程并分析其效果。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6月全部患者亲属标本的数据资料。将2019年10月—2020年3月患者亲...
详细信息
目的探讨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优化患者亲属标本管理的流程并分析其效果。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6月全部患者亲属标本的数据资料。将2019年10月—2020年3月患者亲属标本的数据资料作为FMEA项目实施前组(实施前组),2020年4月—6月患者亲属标本的数据资料作为FMEA项目实施后组(实施后组)。使用FMEA法评估患者亲属标本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并比较FMEA实施前后对医院患者亲属标本管理优化的效果。结果共纳入12117例患者亲属标本。其中,实施前组6132例,实施后组5985例。共发现潜在失效模式13项,其中高风险3项、中风险3项、低风险7项。FMEA项目实施后,3项高风险失效模式、1项中风险失效模式“检验类型申请错误”及1项低风险失效模式“诊断错误”的风险程度均低于实施前(P<0.05)。访谈结果显示,FMEA项目实施后提高了相关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与风险意识。结论在使用FMEA优化患者亲属标本管理流程中准确抓取风险点,可降低流程潜在风险,预防可能发生的差错,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满意度,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借鉴。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噎食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老年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详细信息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噎食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老年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FMEA干预。比较两组两组噎食发生率、噎食致气道梗阻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噎食发生率为2.33%、噎食致气道梗阻发生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的18.60%、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饮食监管(22.54±2.16)分、操作技术(21.49±2.19)分、沟通态度(22.26±2.01)分、健康指导(22.41±2.33)分、总分(88.94±5.2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52±2.21)、(18.64±2.18)、(20.25±3.02)、(20.33±2.30)、(80.07±5.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能够降低老年住院患者噎食发生风险,有助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