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19 篇 期刊文献
  • 54 篇 学位论文
  • 40 篇 会议
  • 2 篇 报纸
  • 2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1,11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43 篇 教育学
    • 439 篇 教育学
    • 4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3 篇 体育学
  • 236 篇 文学
    • 17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6 篇 新闻传播学
    • 9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88 篇 哲学
    • 188 篇 哲学
  • 115 篇 艺术学
    • 38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36 篇 美术学
    • 24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20 篇 艺术学理论
    • 1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04 篇 法学
    • 6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2 篇 社会学
    • 6 篇 民族学
    • 4 篇 政治学
  • 97 篇 管理学
    • 76 篇 公共管理
    • 14 篇 工商管理
    • 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5 篇 历史学
    • 13 篇 中国史
    • 8 篇 考古学
    • 4 篇 世界史
  • 19 篇 工学
    • 3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3 篇 建筑学
    • 3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3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2 篇 经济学
    • 10 篇 应用经济学
  • 4 篇 理学
  • 4 篇 军事学
    • 4 篇 军制学
    • 4 篇 军队政治工作学
  • 2 篇 农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1,117 篇 审美化
  • 118 篇 日常生活
  • 44 篇 审美教育
  • 43 篇 课堂教学
  • 31 篇 语文教学
  • 30 篇 美育
  • 23 篇 艺术
  • 23 篇 教学过程
  • 22 篇 美学
  • 20 篇 学生
  • 19 篇 审美活动
  • 18 篇 教学内容
  • 17 篇 教学
  • 16 篇 阅读教学
  • 16 篇 音乐教学
  • 15 篇 审美因素
  • 15 篇 文艺学
  • 15 篇 情感化
  • 15 篇 教学方法
  • 15 篇 审美能力

机构

  • 20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5 篇 西南大学
  • 13 篇 北京大学
  • 12 篇 四川大学
  • 11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0 篇 山东大学
  • 10 篇 西南师范大学
  • 10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9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9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8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8 篇 武汉大学
  • 8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7 篇 南京大学
  • 7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7 篇 浙江大学
  • 7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7 篇 扬州大学
  • 7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6 篇 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3 篇 陶东风
  • 6 篇 李如密
  • 5 篇 王伟国
  • 5 篇 黄京鸿
  • 4 篇 邱德雄
  • 4 篇 邹红梅
  • 3 篇 王德胜
  • 3 篇 张桂菊
  • 3 篇 汲安庆
  • 3 篇 张弘
  • 3 篇 张娟英
  • 3 篇 康艳
  • 3 篇 潘知常
  • 3 篇 吴建英
  • 3 篇 彭锋
  • 3 篇 仲呈祥
  • 3 篇 刘悦笛
  • 3 篇 陈文忠
  • 3 篇 王琼
  • 3 篇 张永清

语言

  • 1,116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化"
11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审美化场景设计为生命成长赋能
收藏 引用
人民教育 2025年 第2期 74-75页
作者: 唐文红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
中国自古以来便深谙人与自然、人与场景和谐共生之道。庄子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场景蕴理,人由场景入理。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审美活动,能使人融于天地化育之中,让人的心性更加圆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何以重构附近:社区空间的审美化与日常化——基于成都两个社区的考察
收藏 引用
城市发展研究 2025年 第3期 114-120页
作者: 朱思敏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公共空间打造是社区更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方面。基于2024年对成都市武侯区基层治理的田野调查,以玉东社区及其周边和龙井社区为考察对象,从外在、具身、传播三重维度分析社区空间的审美化和日常化如何通过塑造物理、社会、情感空间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化的政治话语——夏夫兹博里的美学解读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 2010年 第4期 53-59页
作者: 董志刚 张春燕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西临汾041004
西方近代美学的兴起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17世纪哲学几乎很少涉及美和艺术,即使有也多半是负面性的;到了18世纪,美和艺术却仿佛在突然之间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相关理论汇成一股热潮,直至产生一门新的学科——美学。这股热潮首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化的表达——看电视剧《小麦进城》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年 第1期35卷 85-87页
作者: 王伟国 中国传媒大学
由中国传媒大学和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制作、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倪学礼编剧、姚远导演的34集电视剧《小麦进城》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是一部深受群众欢迎且好看的电视剧,也是一部能按照电视剧创作规律进行艺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恶的审美化与诗性正义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2016年 第2期36卷 173-183页
作者: 王建刚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恶是文学艺术中的常见主题。"恶"在艺术中经过一种"审美化"改造后得以蜕变与净化,并获得在现实生活中不曾有的新质。与此同时,它也被赋予一种独特的诗性认识价值和审美伦理功能。由此,艺术中的"恶"既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化——当代教育的新境界
收藏 引用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0年 第3期 16-19页
作者: 何齐宗 江西师大
一、问题的提出人类的审美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拓展着自己的地盘,也必然发生在作为人类基本实践活动之一的教育领域。马克思在分析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时,曾指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笔者认为,教育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化的表达——评电视剧《海棠依旧》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 2017年 第4期 11-13页
作者: 王伟国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电视剧《海棠依旧》的创作和成功播出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收获,也是一次成功的创新探索。作品以审美化的表达,颂扬了人民总理周恩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对党无限忠诚的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化的心灵史——评宁宗一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与中国社会》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 2011年 第3期 102-104页
作者: 赵苗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中国文学史作为一门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和著述体例,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转道日本引入中国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史。对于文学历史发展的长河来说,百余年只是一朵转瞬而逝的浪花,但是对于文学史研究者来说,这百余年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化就是现代化——美育现代使命初探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 1993年 第5期 25-30页
作者: 樊美筠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为什么说审美化就是现代化?这主要是从审美化是对理性化的超越这个角度来看的。有一种普遍的看法,就是认为理性化(实际上也就是西方化)就是现代化.美国社会学家E·希尔斯说:“达到理性化理想的那个过程的名称本身就相当重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背弃与回归:80年代反思文学苦难审美化的阶段性意义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 2019年 第2期 89-94页
作者: 于慧芬 武汉大学文学院
新时期是一个文学浪潮跌涌不断的时代,各种文学思潮在新时期文坛竞相登场。刚从“文革”梦魇中走出的人们把“文革”描绘成“封建主义的复辟”,是蒙昧、前现代的历史怪圈。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