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58 篇 期刊文献
  • 15 篇 学位论文
  • 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7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6 篇 教育学
    • 152 篇 教育学
    • 4 篇 体育学
  • 124 篇 哲学
    • 124 篇 哲学
  • 79 篇 文学
    • 5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1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68 篇 艺术学
    • 25 篇 美术学
    • 19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4 篇 艺术学理论
    • 10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0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54 篇 法学
    • 33 篇 社会学
    • 16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篇 政治学
    • 3 篇 民族学
    • 1 篇 公安学
  • 29 篇 管理学
    • 25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工商管理
  • 8 篇 工学
    • 2 篇 建筑学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软件工程
  • 7 篇 历史学
    • 6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3 篇 理学
  • 3 篇 医学
    • 2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478 篇 审美实践
  • 31 篇 审美教育
  • 31 篇 审美活动
  • 18 篇 审美主体
  • 18 篇 美的实践
  • 18 篇 美学理论
  • 17 篇 美学思想
  • 16 篇 审美意识
  • 16 篇 美育
  • 15 篇 美学研究
  • 15 篇 审美能力
  • 12 篇 审美心理结构
  • 11 篇 审美价值
  • 11 篇 审美观念
  • 11 篇 审美对象
  • 10 篇 审美趣味
  • 9 篇 审美心理
  • 9 篇 美学
  • 9 篇 审美文化
  • 9 篇 审美情趣

机构

  • 11 篇 浙江大学
  • 5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5 篇 扬州大学
  • 5 篇 辽宁大学
  • 5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4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4 篇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 4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4 篇 山东大学
  • 4 篇 南京艺术学院
  • 3 篇 广西艺术学院
  • 3 篇 西南大学
  • 3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3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3 篇 江汉大学
  • 3 篇 苏州大学
  • 3 篇 沈阳音乐学院
  • 3 篇 长沙市音协
  • 2 篇 兰州城市学院
  • 2 篇 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7 篇 张正方
  • 6 篇 徐岱
  • 5 篇 张梦中
  • 3 篇 祁志祥
  • 3 篇 肖舞
  • 3 篇 马国柱
  • 2 篇 林继中
  • 2 篇 周文杰
  • 2 篇 王建高
  • 2 篇 刘立魁
  • 2 篇 杨立元
  • 2 篇 姚文放
  • 2 篇 朱志荣
  • 2 篇 王尚寿
  • 2 篇 周婕
  • 2 篇 周志刚
  • 2 篇 黄颇
  • 2 篇 季进
  • 2 篇 邓利平
  • 2 篇 张永缜

语言

  • 47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实践"
478 条 记 录,以下是361-370 订阅
排序:
民族化: 民族审美实践的过程
收藏 引用
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3期 106-109页
作者: 杨立元
民族化:民族审美实践的过程杨立元一关于民族化的概念,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解释。一种认为:民族化,“就是把他民族的艺术成果,作为丰富以至改造本民族艺术的外在条件加以利用,并成为本民族的艺术手段,其目的在于壮大和发展本民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药》看鲁迅的审美实践
收藏 引用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7年 第Z1期 44-46页
作者: 孙茹 南京电大白下区管理站
鲁迅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第一奠基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总是把艺术放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斗争环境中来观察,放在一定的社会思想文化的历史背景下来思考,把艺术作为社会现象。他不仅对我们民族的往昔与现实洞察精深,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装饰装潢审美实践的理性透视──浅评《现代装饰装潢美学》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2期22卷 129-129页
作者: 陈德智
来源: 评论
用心灵与自然对话——评高建新《山水风景审美
收藏 引用
零陵学院学报 1999年 第4期22卷 112-112页
作者: 刘则鸣 内蒙古大学 010021
来源: 评论
美育与艺术教育
收藏 引用
幼儿教育 1999年 第Z1期 78-78页
作者: 赵一枫
中华美学学会美育研究会副会长李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美育是一种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即通过审美实践活动。
来源: 评论
陈子昂“兴寄”说新论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1998年 第3期 124-131页
作者: 徐文茂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
陈子昂“兴寄”之说,充分肯定诗歌创作的艺术本质和自身运动规律。不仅体现了具有主体独特个性和标准、充溢着主体生命激情的理性意识。
来源: 评论
论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1期 32-35页
作者: 曾耀农 湖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来源: 评论
中小学生审美修养教育及其有效途径
收藏 引用
教育探索 1998年 第1期 57-58页
作者: 王君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中小学生审美修养教育及其有效途径王君受教育者的素质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文化知识,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这些素质的形成离不开审美修养教育。一、审美修养的实质“修养”通常指个人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收藏 引用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4期15卷 29-32页
作者: 曾耀农 湖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410012
从人类进化史的观点看,自从“人猿相揖别”,人类的审美实践就开始了,在这种实践中形成的审美意识成为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早期文明活动中的洞穴画,岩画或歌、舞、乐,除了作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或有利于组织生产劳动而与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重视课内外结合
收藏 引用
石油教育 1998年 第2期 39-41页
作者: 史宗武 中原油田教育中心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