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06 篇 期刊文献
  • 98 篇 学位论文
  • 16 篇 会议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1,22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06 篇 文学
    • 33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0 篇 新闻传播学
  • 347 篇 艺术学
    • 166 篇 美术学
    • 98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6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47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1 篇 艺术学理论
  • 199 篇 教育学
    • 189 篇 教育学
    • 9 篇 体育学
  • 109 篇 法学
    • 58 篇 社会学
    • 21 篇 法学
    • 21 篇 民族学
    • 8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96 篇 哲学
    • 95 篇 哲学
  • 50 篇 工学
    • 20 篇 建筑学
    • 7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5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4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4 篇 林业工程
    • 3 篇 机械工程
    • 3 篇 土木工程
  • 39 篇 历史学
    • 29 篇 中国史
    • 17 篇 考古学
  • 25 篇 管理学
    • 20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工商管理
  • 12 篇 理学
    • 4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3 篇 数学
  • 7 篇 农学
    • 5 篇 林学
  • 6 篇 经济学
    • 6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医学

主题

  • 1,221 篇 审美意义
  • 31 篇 审美价值
  • 30 篇 文学作品
  • 20 篇 审美意识
  • 20 篇 人物形象
  • 19 篇 审美特征
  • 19 篇 艺术形式
  • 18 篇 艺术形象
  • 18 篇 作品
  • 18 篇 意象
  • 17 篇 语文教学
  • 16 篇 审美教育
  • 15 篇 艺术作品
  • 14 篇 审美对象
  • 13 篇 文化内涵
  • 13 篇 形式美
  • 13 篇 中国
  • 13 篇 美术作品
  • 12 篇 艺术语言
  • 12 篇 美学价值

机构

  • 12 篇 厦门大学
  • 12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1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1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10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8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8 篇 山东大学
  • 6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6 篇 兰州大学
  • 6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6 篇 南京大学
  • 6 篇 江南大学
  • 5 篇 复旦大学
  • 5 篇 清华大学
  • 5 篇 四川大学
  • 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5 篇 郑州大学
  • 5 篇 中国美术学院
  • 5 篇 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8 篇 杨春时
  • 3 篇 郭世轩
  • 3 篇 林雪萍
  • 3 篇 周乔
  • 3 篇 李婷
  • 3 篇 叶伯泉
  • 3 篇 张万仪
  • 3 篇 兰宇
  • 3 篇 王金忠
  • 2 篇 赵伯飞
  • 2 篇 尤海燕
  • 2 篇 夏林莹
  • 2 篇 祁志祥
  • 2 篇 韩钟恩
  • 2 篇 马叶飞
  • 2 篇 陈彦辉
  • 2 篇 王倩
  • 2 篇 孙新峰
  • 2 篇 丁宁
  • 2 篇 魏廷格

语言

  • 1,220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意义"
12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审美意义与教学策略
收藏 引用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5年 第3期 16-17页
作者: 孙红波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实验小学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全面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研究,以对教材元素的精准把握积极搭配各类教学资源,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包含题材各异的文本、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还呈现了与教学资源相配套的各类插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 2006年 第2期28卷 18-31页
作者: 王忠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莎士比亚戏剧混合运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方法,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凸现优化人性、“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体系,追求真善美一体之终极道德伦理乌托邦,虽然由于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和主客观条件的局限而难以兑现,却又是非常吸引人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审美意义的发现与证明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2期38卷 69-75页
作者: 杨春时 华侨大学文学系 福建泉州362021
美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是审美意义的问题。审美意义存在于审美体验中,通过对审美体验的反思,就发现了审美意义——自由。自由有两个基本规定:超越性与主体间性。而要逻辑地证明审美意义,必须从存在范畴开始。存在是我与世界的共在,生存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春”“秋”景物描写在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意义
收藏 引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 第1期 69-74页
作者: 刘畅
在讲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中国传统诗词中,作为刺激、引发思绪情思的自然景物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这反映在理论思维中,就形成了古典艺术沦中关于情景关系的研究十分发达的现象。
来源: 评论
新媒体艺术:建立在主体间性上的审美意义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2期59卷 122-128页
作者: 张文化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福建厦门361005
"主体间性"作为对主体性的现代修正,更注重于人与世界的统一性,即一元关系,实现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理解的和谐关系。处于现代科技及审美认知多元化语境中的新媒体艺术,强调观念性、艺术性、当代性,并以作者与观众之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影视作品中反常规镜头的运用及其审美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4年 第2期 36-38,41页
作者: 张冠文 姜莹莹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反常规镜头就是有悖于常规影视表现手段的镜头。具体来说.在镜头运动、构图以及布光用色等方面打破传统,达到某种特殊效果,从而表现出强烈情感或特定含义的镜头。反常规镜头按其产生途径可粗略地分为四大类:镜头本身运动产生的、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英雄归来:电视剧《琅琊榜》的文化定位及审美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 2016年 第3期2卷 51-55页
作者: 张雯雯 欧阳宏生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
根据海宴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琅琊榜》一经播出便引发了收视热潮,该剧以昭示真相、平冤斗佞、辅佐明君、报国明志为主线,展示了主人公"麒麟才子"梅长苏坚毅隐忍、大智大勇、慷慨报国的赤子之心。该剧制作精良,匠心独到,人物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宫体诗审美意义的文化解释
收藏 引用
求是学刊 2003年 第5期30卷 95-100页
作者: 仪平策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文章认为,就文本本身说,宫体诗的突出特点就是感性原欲的审美化。一方面,它的主"欲"题旨,渊源于理欲不悖、圣俗合一的文化传统,根植于本乎自然、主乎情性的时代语境,发动于热烈言情、率直表欲的江南民歌;一方面,中古时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象征理论及其审美意义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 1993年 第3期 61-69页
作者: 林兴宅
“象征”这个术语运用得非常广泛,它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和驳杂,人们对它的理解往往出现歧义,用法上也容易产生混乱。因此至今未能对“象征”概念作出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规范。我们首先必须对“象征”的概念和各种象征理论进行一番清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孔子诗化的人生理想及审美意义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 2010年 第3期 60-63页
作者: 赵玉敏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孔子所期许的"文质彬彬"的人格精神,所呈现的"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所称美的"东鲁春风"的生活境界,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对中国文学及文学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其有些观点本身便已内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