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06 篇 期刊文献
  • 98 篇 学位论文
  • 16 篇 会议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1,22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06 篇 文学
    • 33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0 篇 新闻传播学
  • 347 篇 艺术学
    • 166 篇 美术学
    • 98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6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47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1 篇 艺术学理论
  • 199 篇 教育学
    • 189 篇 教育学
    • 9 篇 体育学
  • 109 篇 法学
    • 58 篇 社会学
    • 21 篇 法学
    • 21 篇 民族学
    • 8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96 篇 哲学
    • 95 篇 哲学
  • 50 篇 工学
    • 20 篇 建筑学
    • 7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5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4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4 篇 林业工程
    • 3 篇 机械工程
    • 3 篇 土木工程
  • 39 篇 历史学
    • 29 篇 中国史
    • 17 篇 考古学
  • 25 篇 管理学
    • 20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工商管理
  • 12 篇 理学
    • 4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3 篇 数学
  • 7 篇 农学
    • 5 篇 林学
  • 6 篇 经济学
    • 6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医学

主题

  • 1,221 篇 审美意义
  • 31 篇 审美价值
  • 30 篇 文学作品
  • 20 篇 审美意识
  • 20 篇 人物形象
  • 19 篇 审美特征
  • 19 篇 艺术形式
  • 18 篇 艺术形象
  • 18 篇 作品
  • 18 篇 意象
  • 17 篇 语文教学
  • 16 篇 审美教育
  • 15 篇 艺术作品
  • 14 篇 审美对象
  • 13 篇 文化内涵
  • 13 篇 形式美
  • 13 篇 中国
  • 13 篇 美术作品
  • 12 篇 艺术语言
  • 12 篇 美学价值

机构

  • 12 篇 厦门大学
  • 12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1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1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10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8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8 篇 山东大学
  • 6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6 篇 兰州大学
  • 6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6 篇 南京大学
  • 6 篇 江南大学
  • 5 篇 复旦大学
  • 5 篇 清华大学
  • 5 篇 四川大学
  • 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5 篇 郑州大学
  • 5 篇 中国美术学院
  • 5 篇 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8 篇 杨春时
  • 3 篇 郭世轩
  • 3 篇 林雪萍
  • 3 篇 周乔
  • 3 篇 李婷
  • 3 篇 叶伯泉
  • 3 篇 张万仪
  • 3 篇 兰宇
  • 3 篇 王金忠
  • 2 篇 赵伯飞
  • 2 篇 尤海燕
  • 2 篇 夏林莹
  • 2 篇 祁志祥
  • 2 篇 韩钟恩
  • 2 篇 马叶飞
  • 2 篇 陈彦辉
  • 2 篇 王倩
  • 2 篇 孙新峰
  • 2 篇 丁宁
  • 2 篇 魏廷格

语言

  • 1,220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意义"
1221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中国浪漫主义诗学的当代建构——论迟子建小说的思想与审美意义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24年 第6期 128-136页
作者: 贺仲明 暨南大学中文系
迟子建的小说具有个性鲜明的浪漫主义诗学特征。迟子建想象力丰富,特别是其构筑的“北极村”小说,既具有唯善唯美的象征色彩和超现实特性,又具有丰富生动的生活细节描写,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精神;其抒情色彩鲜明浓郁,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博客的审美意义及其现代价值
收藏 引用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年 第S1期36卷 193-194页
作者: 吴建新 赵伯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710071
微博客的审美学研究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具有美学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从美学层面讲,微博客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审美再造的过程中体现着审美价值,微博客下的审美观念也在审美价值主体和审美价值客体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发生着消解与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英语电影片名中译的文化意象重构与审美意义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 2006年 第9期 58-59页
作者: 黄秀红 广东商学院外语学院 510320
英语电影片名中译的文化意象重构,是对原片名中的英语文化进行选择、规范、强化、排斥、贬低,同时附加中国文化色彩,把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意象注入翻译中,重构为广大中国观众所熟悉、能会意、肯接受的崭新的文化意象,达到令观众心领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在中国文学中的审美意义
收藏 引用
江苏社会科学 1998年 第5期 126-130页
作者: 尉天骄 河海大学人文学院
水是中国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审美对象.其美学涵义丰富而又体现出一定规律。本文由理解意象入手,进而体会文学中的美学情境,对古今文学作品中水的美学含义作了初步的梳理和概括,并总结为几种主要类别。
来源: 评论
谐谑与虚拟——试论宋元南戏谐谑表演的审美意义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 2004年 第2期25卷 11-15页
作者: 李双芹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宋元南戏中存在大量的插科打诨表演 ,具有极强的谐谑品格。从审美角度来看 ,这种谐谑表演具有两种意义。其一 ,从中我们可看出优伶 (这里的优伶指由先秦以“讽谏”为主要职责的优人发展而来的戏曲中的丑角 )身分的转变 ,即由原来文化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本重构的现代阐释和审美意义——解读王晓鹰话剧《离去》的导演艺术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 2014年 第8期 61-69,59-60页
作者: 顾春芳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离去》(TakingLeave)是美国剧作家奈戈·杰克逊(Nagle Jackson)创作于1996年的舞台剧,它将一个当代美国社会的家庭故事与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李尔王》进行现代性的文本重构,自上演以来先后荣获全美最佳剧作提名,
来源: 评论
那喀索斯情结的审美意义——论美感享受的生命内涵
收藏 引用
浙江学刊 1997年 第2期 71-76,79页
作者: 徐岱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美感体验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它指的是审美主体在自身的意识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对生命本身的欣赏和品味,是因其内在的生命活力被激发后感受到的一种特殊喜悦。这种喜悦和欣赏的心理基础是人类的“自恋情结”———即“那喀索斯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艺术的挑战——鲁迅小说人物的审美意义
收藏 引用
鲁迅研究月刊 1990年 第3期 17-24页
作者: 李以建
对鲁迅小说的人物以崭新的姿态第一次步入文坛,人们往往习惯地套用“引起普遍热烈的反响”来形容,其实,准确地说,它引起人们极大的震惊。这些人物的出现,并非意味着吻合和满足了读者内心期待的愿望,它恰恰同当时读者的期待水平和审美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网络剧的审美意义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 2016年 第3期 29-37页
作者: 张智华 王晓旭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推动下,中国网络剧发展较快。据统计,2015年新播的网络剧总数达到8000集,这一规模已接近中国电视荧屏一年9000集的新电视剧播出量。在为数众多的网络剧中,出现了《万万没想到》《丝男士》《名侦探狄仁杰》《灵魂摆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澄怀味象”对中国书法创作审美意义的探寻
收藏 引用
新美术 2018年 第4期39卷 61-63页
作者: 张宏
宗炳的著作《画山水序》,提出了“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澄怀味象”的提出虽是针对于山水画的,但宗炳的这一命题却是点出了中国各门艺术的门径所在。书法与中国的其他艺术不同,没有诗的明确语言表述,没有画的形象构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